他低語了一句,隨後頭也不回的在戰士們的護送下走入了隧道之中。
羅安慶一行人撤入地鐵隧道內之後,周邊執行守衛任務的戰士們也接到了通知,陸續從駐紮點撤走,進入地鐵隧道之中,與幸存者們彙合一處,準備撤離到郊區之中。
“羅大校。”
張承光和寧錫平等一眾機動小隊成員也在,此時即便強如張承光,眼中也是止不住的有些疲憊。
兩天時間,他們基本也沒有怎麼休息。
中間雖然有一個白天計劃暫停,但幸存者不撤離,不代表著他們沒事做,沿途隧道附近的任何重要敵情都需要他們去解決,就是鐵人都遭不住。
“辛苦你們了。”
羅大校和張承光緊緊握手,基地最後一批幸存者們開始朝郊區撤離。
城區地下隧道之內的撤離行動接近了尾聲,而郊區的撤離行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
從百祥製藥廠到河安度假區一共約二十五公裡的路程,沿途村莊內的小型母巢都已經被清剿完畢,沿路關鍵地段設置了護衛隊和偵查組,精銳的戰士小組帶領著一百至兩百人的幸存者小隊出發,到達河安度假區稍微休息之後又騎自行車快速返回帶領下一批,忙得依舊是不可開交。
幾名血斑戰士更是基本沒有休息的時間。
不過,郊區的人員撤離畢竟比市區內的要安全了許多,速度也很快,此時已經有大批幸存者到達了河安度假區,進入了雲璃山莊之中。
羅琦等人到達雲璃山莊的時候,山莊內的幸存者已經超過了五千人。
好在山莊之內空地極多,大家擠一擠的話,容納個三五萬人也不成問題。
借著林區的掩護,山莊地麵上燃燒著篝火,顯得燈火通明,羅琦等人到達的時候,廣場之上正聚集著上千名幸存者。
根據地後勤部的丁英斌,裝備部的趙成陽,建築部的甘其斌還有基地內派遣協同管理的人員聚在人群之前。
“有沒有土木建築行業出身的?!懂建築設計,乾過地鐵隧道的?或者能乾體力活的?!我們這裡需要修工事,建隧道,還有林區裡修安全屋!活重了點,但每天有罐頭吃!
”
“有沒有會做大鍋飯的?!還有我們需要有食品處理經驗的人,風乾肉,熏肉,有會做的嗎?有縫紉經驗的人有嗎?”
“有沒有會造弓箭,懂冶煉鑄造,會布置陷阱,動手能力強的人?最好能手搓弩箭的!裝備部缺人!”
“......”
根據地內各部門的負責人在人群中尋找具備特殊技能的人,儘快投入到各項建設工作之中。
而沒有特殊技能的人,則會被後勤內務部統籌安排,打掃整理山莊內的空房間,或者到林區之內去砍樹,搜集搬運建築材料等等。
總而言之,每一個人在簡單的休息之後,都需要忙碌起來。
如果是和平年代,這種馬不停蹄的工作絕對會讓人怨聲載道,但此時此刻,大家卻都十分配合。
因為所有人都明白,這種忙碌和從前的忙碌截然不同。
從前的拚命忙碌,成果卻基本與自己無關。
而現在的忙碌,卻是關係到所有人的生存,真正關乎群體的利益,關乎他們個人的安危。
很多時候,不是人們不願意努力,隻是因為不想看著自己辛苦努力的成果,全都落入了某些個人的腰包。
如果是為了真正的大義與理想,從來就不缺少拚儘全力的人。
另一邊。
後半夜的時候,羅大校一行人以及駐守在各個站點的戰士們,也隨張承光等人一同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