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九江負手而立,麵向眾人:“這孩子與其說與我有緣,準確來說,他是跟道有緣呐。”
此話一出,不禁惹來眾人目光集聚,少年被這麼多人一同打量,心虛的腿肚子都有些發抖。
這種評價,對修行求道之人來說,無異於最高評價,比起根骨卓絕,肉身驚豔之詞,有一顆道心,更為難得。
原本端坐在主座之上的楊潛山,此刻也不禁仔細打量,心中有些不舍將楊橋送於許九江門下,但無奈他作為一族之長,說出口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隻能強裝鎮定恭喜道:
“道友緣分所致,收得愛徒,也可將你這一身絕技發揚光大了。恭喜恭喜!”
楊潛山道完喜,四座長老客卿,也都紛紛抱拳恭喜。
許九江笑容滿麵,一一回禮之後便一臉正色地看向楊橋。
“孩子,你可願入我許九江門下,當我許九江門下開山大弟子?”
楊橋聞言,學著先前之人的拜師禮儀,直接雙膝跪地,磕過一個響頭後,顫聲道:
“師父在上!受徒兒一拜!”
接著又是連磕兩個響頭,這才在許九江欣慰笑聲之中,站起身來。
待得許九江落座,楊橋站其身後,楊潛山這才再次輕聲出口。
“申徐明道友,許客卿如今收得愛徒,你就不眼饞?若有相中之人,儘管開口便是。”
申徐明雖坐在客卿末位,但相較於林落華和許九江而言,他這一支旁係客卿,可算得上最為枝繁葉茂了。
“謝過族長美意。”申徐明略一拱手,便十分自然地指向前方人群說道:
“早在許道友收徒之時,在下便已相中了二人,打算收為徒弟。”
伴隨著申徐明言語,他所指方向,便有二人直接輕身來到了他的身邊。
這二人中,石寶與楊橋算是舊相識,至於另外一位少年,身材剛好,麵容白淨,頗帶一股閒適淡雅氣質,此人名叫顧綜圖。
“在下收徒,不似許道友那般嚴謹,隻是覺得有眼緣,便就收了。”
此言說罷,楊潛山那爽朗年邁的笑聲便又傳遍大殿之內。
“何謂嚴謹?申道友切勿菲薄,說到底,九江也是跟你一樣,收了合心意的弟子罷了。”
這種場合,楊潛山讓客卿收徒,主要是為了拉攏對方,借助收徒之事,讓對方在鵠山楊氏授業解惑,故而慢慢產生歸屬感。
作為楊氏客卿供奉,在麵對楊潛山這般示好拉攏之時,則是進退隨心。
不收也不會影響雙方關係,但收了楊氏子弟為徒,便代表承了楊氏之情,不覺間便拉近了雙方距離。
所以說,每年收徒,第一輪選拔,一定要經過客卿,這是鵠山楊氏,長老與客卿之間,默契達成的共識。
一輪收徒結束之後,剩餘弟子便很快被楊氏三位內門長老平均分配,除去一輪收徒之外,其餘弟子則會掛著一個記名弟子的稱謂,由所謂的師兄姐,代為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