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合計了一陣很快又回到了現實問題,進貨的本錢現在成為兩人最大的障礙,不過這個調研使兩人信心倍增,於是文世明開口說到:“你早點回,回去把咱們的調研結果好好給家裡講講,我先去梁老師家補課,晚上回去也和家裡再商量一下。”兩個人分手後牛振偉便直奔回家,這個點老爸還沒下班,就想著先和老媽好好的說道說道,看到老媽在樓下乘涼,於是湊過去坐到老媽跟前說到:“媽,我回來了。”牛媽忍不住絮叨起來:“又跟文世明溜達去了?你看人家知道玩兒也知道學,你這孩子,不上學了該怎麼辦呐。”牛振偉帶著些許內疚的看著老媽開口到:“媽,我是確實學不進去…”接著把去進貨和今天的調研情況和老媽說一通,結果牛振偉的老媽卻破了一盆冷水說到:“你呀,彆想那些不現實的事兒,你爸知道你不讀高中,想讓你明年去廠辦技校上學,畢業後去廠子裡上班,將來呢娶個媳婦好好過日子,彆整天儘想著什麼發大財。再說你爸呀,肯定不會同意。”牛振偉見母親說到這兒,也不好再說什麼,因為他們北山鎮北山廠的人,好像世世代代都應該為廠區服務,然後賺著工資、結婚、生孩子、再去北山廠上班,然後依次循環下去。就像是某年,一位記者采訪一位牧羊人,記者對牧羊人提問到:“您有什麼願望嗎?”牧羊人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很是靦腆的答到:“等羊兒長大嘍,賣了羊兒,取個媳婦、養個娃兒。”記者又問到:“那麼養了娃兒之後呢?”牧羊人思考一陣後說到:“等娃兒長大,羊兒長大了,賣了羊兒、給娃兒取個媳婦、再生幾個娃!”記者無奈,接著追問到:“那你的娃兒生了娃兒之後呢?”牧羊人不耐煩的答到:“接著養娃兒、養羊兒、然後賣羊兒、生娃兒、最後娶媳婦、生娃兒……”工廠與牧羊似乎在不同的環境下,做著相同的循環往複。
北山廠是北山鎮辦企業,涉及了煤礦、鉛鋅礦、麵條廠、福利廠等,當時效益還算過的去,北山鎮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在北山廠上班,有些子弟則是小時候偷廠裡的廢銅廢鐵去賣,長大了和北山廠在做一些配件生意。這種生活已經被帖了北山鎮的標簽。文世明他們這代,已經有很多年輕人不再願意隻生活在這個北山鎮的世界裡,循環往複。
牛振偉也沒了主義,他覺得聽老爸老媽的安排似乎也沒什麼錯,北山鎮的人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嗎?我又能怎麼樣呢?就是文世明將來,沒準兒也要往複這個循環,隻是這從現在到明年上技校的時間應該會由自己安排。牛振偉仍然被這眼前的利益誘惑著,隻是不知道文世明那邊能不能搞到錢,明天自己也得想辦法去搞些錢來。想到這裡起身和母親說到:“媽,那到明年上學時這段時間我做什麼您可甭管。”牛媽答應到:“行,隻要不犯法,怎麼都行。”牛振偉應了一聲說到:“媽,那我先回家,您呢?在坐會?”牛媽見兒子沒有在堅持所謂的買賣,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回肚子裡麵,於是說到:“嗯,你先回吧。我和你張阿姨聊會兒在回。”話沒說完張阿姨就走了出來,牛振偉見狀和老媽、張阿姨打了聲招呼,便回家思考,錢從哪裡來。
文世明從梁老師家回家後,很是認真的和爺爺奶奶說了好一會兒,爺爺固執的讓文世明把所有的心思用到學習上,彆的什麼都不要想,對於當下,這個肯定沒什麼錯,老人仍然在為孩子著想,但要真正做到一心隻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應該是少之又少的吧,在該做什麼的年齡做什麼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奶奶雖然不知道大孫子究竟想做什麼,但看著自己從小帶大,如同兒子一般的孫子,心不由的軟了下來。
於是在晚上十點多趁著老爺子睡著,悄悄的進了孫子這屋說到:“明明,還沒睡呢?”
炎熱的夏日,晚上一般都不會睡的太早,這會兒文世明正在床上翻來覆去想著本錢的事情,根本是毫無睡意,看到奶奶進來於是坐起身子說到:“奶奶,你怎麼還不睡呀?”奶奶謹慎的回頭看了看沒有說話,隻是掏出一個用舊了的手帕,翻開後裡麵零零碎碎包著一些錢,很是認真的數了100元說到:“知道暑假你們想折騰,你爺爺又固執,從年輕他就那樣,頑固的要命。這錢你裝起來,奶奶不懂你和牛振偉去做什麼,反正不要亂花錢。也不要和你爺爺說這事。”奶奶心疼孫子,和老伴一遍又一遍的去講,再想想自己的四兒子也不在孫子身邊、母親就更不用說,文世明這孩子從小董事,老太太實在不忍心,也擔心文世明被逼著去做一些偷雞摸狗的事兒,於是便把為數不多不多的私房錢,給了孫子100元,文世明鼻子一酸,略微有些哽咽的說到:“奶奶您放心,賺錢了一定還您。”平時愛嘮叨的奶奶這時卻也不再多說,比了一個噓的手勢又忍不住說了一句:“還是要好好學習呐,考個好大學。彆讓你爺爺一天沒完沒了的嘮叨。”原本還想說些什麼,奶奶忽然意識到時間已經不早,便邁著蹣跚的步子獨自回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