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宣傳豆腐,走群眾路線,絕對比皇帝直接下命令,傳播的速度更快,人們接受的還更自然。
薑啟是個帝王,他的思維方式在上層,即使他已經是個對百姓很關注的帝王,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也充滿了高高在上的意味。
高高在上不能說不好,至少能給官員和百姓們震懾,在國家不穩定的時候,能讓政令更快的執行下去。
然而聽了薑團的建議,他才發現,原來還有另一種方法,可以讓自己的政令順利的傳達下去。
他思考了一下,覺得薑團的辦法,好像聽起來不那麼鄭重,不太符合皇權的威嚴。
可如果實行起來,或許真的會比朝廷費儘心思地去宣講,百姓要更容易接受。
畢竟人的本性就是如此,上趕著讓彆人做,彆人會覺得其中是不是有什麼陰謀,要是讓彆人看到有利可圖,不用多說,人們都會一窩蜂的主動去做。
“薑團你很聰明。”
這個誇獎,薑團可不敢接受:“這不是我想的辦法,我們那裡有些時候會這麼乾,不算什麼稀罕事。”
說完豆腐的事,薑啟看了看陶罐裡白色的鹽,歎了口氣:“如果全大夏的百姓都能吃到這種鹽就好了。”
“這有什麼難的,朝廷把所有鹽都弄成這樣不就好了。”
薑團自認為這個方法已經很簡單了,把百姓吃的鹽都提純,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薑先生的方法很好,不過您提的這個方法不是特彆容易實現,單單是燒火的柴,需要的數量就難以預計。
更重要的是,沒有那麼多的鹽來用這個辦法,百姓自然就吃不上。”
彆看薑懷是尊貴的太子,一些基本常識他還是懂的。
為了讓他了解百姓的生活,薑啟會經常帶他出宮轉轉。薑團一開口,他立刻說出了對方想法的弊病。
鹽對薑團來說,是一種再平常不過的東西了,他不覺得這是個很難得到的東西,自然而然的就忘記,大夏朝是古代了。
他不記得以前從哪裡聽說過,古代的鹽確實不太好得到,而鹽又是人生活必備的物品。
所以在很多朝代,鹽商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