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不少人一提到有了“想”的特權人物,就恨的咬牙切齒。
而他們心中的“恨”,並非緣於自己有多高尚,思想有多麼覺悟,他們沒有“想”,而是在他們的心中,彆人的“想”,可以心“想”事成。
而自己的“想”,卻無法實現,你是人,我是人,這就是不均。
如果人們心中的“貪”字不除,換你上去,說不定會“想”的更“想”。
這就是人性的本質,不是你不“想”,而是你所處的環境,地位不同而已。
為什麼要將“貪”和貶義的“想”連在一起來呢?
因為“貪”即是“想”,“想”即是“貪”。
隻要“貪”字一醒,說明你“想”了;
你“想”了,“貪”字就動了;
“貪”字一動,你就“想”多了;
你“想”多了,“貪”字就出頭了;
“貪”字一出頭,“想”也就長出手來了。
有了一“想”,就會來二“想”,到頭來,這也“想”,那也“想”,終於心“想”事成,從而“想想”不絕。
這樣浮“想”連篇,“想”法泛濫,人人都置旁人利益於不顧,“想”了又“想”。
風氣一盛,大的大“想”,小的小“想”,不能“想”的,就胡思亂“想”,反正“想”法多的是。
讓整個社會,都在圍繞著這個“想”字做文章,從而“想想”不可收拾,人們的思想,也會慢慢的被這個“想”字固定,造成整個社會,人人都“想”。
這樣“想”來“想”去,最終導致思想偏離,兩級嚴重分化。
所以,人人都要反思,如何去根除人類骨髓中,這個根深蒂固的“貪”字,讓思想正本清源。
不管是特權者,還是市井小民,隻要心中有了“想”,就會不斷的開枝散葉,分發出各種“想”,雖然“想”法各不相同,都會讓思想分化,形成“想”法不均的局麵。
輕者發點牢騷,重者兩極思想嚴重對立,長此以往,就會分化加劇,釀成動亂,乃至朝代更迭。
要想天下太平,人人平等,就必須要根除人們心中的這個“貪”與“想”字。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簡直比登天還難,因為這個“貪”和“想”,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早已深入了人們的骨髓。
據資料記載,早些年的世俗界,四分五裂,戰亂不斷,人們一直深受其害,但又毫無辦法。
“盤螭國”經過大量的研究,論證後,終於找到了人性的根源,就是“貪”與“想”。
該如何對付“貪”與“想”呢?而這個“貪”字太根深蒂固了,指望用教化的方式,讓人們自己覺醒,根本就無法實現。
隻要世間存在利益紛爭,“貪”與“想”就不會消失,哪怕是富可敵國,一樣不會滿足,而人人都有富可敵國之心。
這個問題,是幾千年來,一直困繞在“盤螭國”人心中的難題。
隨著科技的進步,他們終於找到了對付這個“貪”字的法寶。
就是以“無知”變“有知”,以“知”而“覺”,怎麼理解呢?
佛家說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世間萬物皆緣法,人如是,天道如是。
天之道分陰陽,陰盛而陽衰,必然孕育出大奸大惡之輩,為禍世間。
陽盛而陰竭,也定會誕生出一代正義的偉人,拯救蒼生。
它既可風調雨順,也可災害頻發。
“陰勝”者,群魔亂舞,“陽勝”者,天下太平,自古天道好輪回,善惡同生又不相容,那就看天秤往哪邊傾斜……。
天秤兩邊,一惡一善,乃中庸,同時善,世間永恒,同時惡,世間毀滅……。(何為“天道”?這個在洪武學院末會作詳細的解讀)”
人之道,分善惡,有善的一麵,也同樣有惡的一麵……。芸芸眾生,麵孔各異,其實,仔細看,不外乎都是一張麵孔,那就是善與惡的組合……。
既然人都有兩麵性,那麼!又該如何去關閉人們的這個“惡”,推開“善”的那一扇窗呢?那就是上麵說的,以“無知”變“有知”,以“知”而“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