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太陽理論(2 / 2)

“不知靳學長目前研究到什麼程度了,遇到什麼樣的困境,不如說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討論,俗話說的好,一人計短,二人計長,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呢。”龍千修主動出擊,要是對方率先問他一些專業知識,他不見得能答得上來,大二到大四的課程他可沒提前上,而且真論專業學術的造詣,陳浩淼可比他厲害多了。

在龍千修的打算裡,先把對方的問題給問清楚了,回去後找陳浩淼他們一起研究,等下次來,或許就有進展了,走曲線救國的路線。

當然,這事情看似魯莽,卻也不是說無的放矢,根據龍千修從秦初韻得來的消息,可控核聚變這個項目目前還未立項,因為項目難度過高,理論欠缺,上級遲遲未有批複。所以,龍千修就這個話題進行討論,倒並不會觸及保密條例。

靳鶴軒倒是沒有作他想,聽龍千修如此說,他便關了門,坐到會議桌上,或許是這段時間苦悶已久,龍千修的話讓他打開了傾訴的閘門。

“兩個月前,我在看道家典籍時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鴻蒙初開之時,清氣上升,濁氣下沉,而中醫中也有類似的說法。我就聯想到一件事情,太陽的表麵都是氫元素和氦元素,那在宇宙成形的時候,是不是就是因為這些氫氣上升後聚集形成了恒星,而那些重的元素下沉形成了行星呢。”靳鶴軒自顧自地說著,也沒有管龍千修三人的反應,繼續講述著他的發現。

“46億年前,在太陽係這個位置有一片橫跨2光年的分子雲,這片分子雲後來發生了引力坍縮,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漸形成了太陽。換句話說,由於這些氫氣的聚合濃縮,導致了引力坍塌,讓太陽形成了一個質量巨大的天體,而太陽質量巨大就造成一個問題,那就是太陽的內核溫度特彆高,高達1500萬度,200多萬個大氣壓。在這樣的狀態下,原本的原子結構就沒有辦法保住,電子由於獲得足夠多的能量,脫離了原子核的束縛,開始自由地移動,這就像是一鍋粒子粥一樣。”

“這就導致了太陽中氣體變成了等離子態,當太陽處於等離子態時,我們如果有理想的放大鏡去看,就會發現其中有很多原子核、電子、光子。由於太陽99%以上的物質都是氫元素和氦元素。因此,太陽內核主要就是氫原子核和氦原子核。而我們知道,氫原子核隻有一個質子。”

說道這,靳鶴軒端起劉學雍麵前的杯子,一口就喝掉了裡麵的水,然後繼續說道“也就是說,太陽內核中存在著大量的質子。由於處於等離子態,因此,這些這次質子就有一定的概率會撞到一起。但是,我們也知道,同性相斥,質子是帶正電的。所以,質子之間是互斥的,要撞到一起發生核聚變反應就需要克服庫倫斥力。

一般來說,這樣的反應在宏觀世界當中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但是,在微觀世界當中存在一種量子效應叫做隧穿效應。意思是說,即使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件,或者說需要輸入大量能量才可能發生的事件。在量子世界中,也有一定的概率會發生,隻不過這個概率低得可憐。

根據理論計算,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概率大概是一對質子發生核聚變大概10億年才能發生一次。但是,由於太陽內核中粒子數足夠多,即使是再小的概率也能發生。因此,太陽的核聚變反應才會被點著。”

龍千修努力理解著對方說的話,而劉學雍和秦初韻則有點聽天書的感覺,兩眼茫然。

“然後我又想到了可控核聚變實驗,其實太陽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可控核聚變,它即沒有像氫彈一樣一下子全部爆炸,也沒有每天的核聚變反應過於劇烈或平緩,始終能保持在一個比較恒定的反應區間內。所以我就在想,雖然我們不能像太陽那樣搞那麼多的質子讓核聚變反應變得有序,但我們可以將質子加速,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增加質子碰撞的幾率,達到相同的效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