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歹是肉啊,我能全便宜了你?”
何瑞雪聽得直樂,沒想到她爸媽一把年紀,在村裡過得還挺有滋味。
難怪都說老小孩,年紀越大越看得開。
“媽,我們食堂明天有肉吃,我看能不能多打一份,帶回來讓您嘗嘗。”
“好,媽就沾一回閨女的光,看看百貨商店的那些人都吃的啥。”
何大根問,“閨女,你那食堂裡有白饅頭吃不?能不能花錢買?”
“沒有白麵的,有二合麵的,挺軟和,飯票是半斤,不夠吃的話可以買,但一個人最多隻能買兩個,兩分錢一個。”
雖然才上班第一天,但考慮到往後要帶飯,對於食堂的情況她早就打聽好了。
“這價格合適,饅頭啥樣的,大不?”
“不大不小,我兩個能吃撐,也有米飯,摻著高粱米和玉米碴子,精米占一半吧,一飯盒是四兩米,額外打的話是五分錢。”
食堂的飯通常會做得充裕點,飯量大的員工不夠吃的話能多打一份,當然,不少單身員工回家懶得做飯,都會打包一份帶回去。
菜原則上不能多打,但也會有剩下的菜,在廚房工作的人會自己裝點,再有多的,他們也能花錢買,葷菜一毛到兩毛,素菜兩分到五分。
當然,自己買菜在家做當然更便宜,但食堂的菜不用票啊。
“你們食堂師傅的手藝怎麼樣?”
“挺好的,聽說是請的正兒八經的6級廚師,他幾個徒弟也是7、8級的水平,我中午的菜都吃完了。”
老太太聽得連連點頭,“那可真不錯,你們單位有能耐,請的廚子都是真材實料。你大哥單位食堂那些人也不曉得哪找來的,做的飯菜又貴又難吃,還不如你大嫂的手藝,他們
反映了幾次都沒用,平白糟踐那些好東西。”
何瑞雪點頭,紡織廠的工作強度比不上鋼鐵廠,一個星期能吃到一次肉。
但食堂裡那些人實在不負責,她吃過幾次大嫂帶回來的飯,土豆不削皮下鍋煮,窩窩頭是夾生的,豆角老得嚼不動,口味時鹹時淡……
她吃了一次就再也沒有動過筷子,大哥也說要不是中午那頓是不要錢的,他們寧可回家做飯吃。
工人有意見,上麵反而大吐口水,說是廚子不好招,都被供應飯店和幾個大廠搶走了,屠宰場的供應也談不下來,每次都給些邊角料,做出花來都是那個味道。
不過好歹他們領導有良心,既然味道不可挽回,乾脆就在分量上下足功夫,保證每個工人都能吃飽,甚至能勻出兩個孩子的量,員工們才算消停下來。
比起口味,當下人更講究實惠,前幾年饑荒,餓狠了樹皮和小球藻磨成的麵都沒少吃,那滋味,想想都嗓子眼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