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陸行舟的任行車行,不僅是梁家在庠序城內的營生,更是任家的代表。好比張家的藏弓樓,銷家的天兵閣,都是世家在庠序城內的耳目口舌。
……
王左不顧啟夏站引導小廝的白眼,上了陸行舟。他在角落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附近的乘客自然掩鼻走開。
又等了一會,小廝透過鏤花的小窗往裡看了一眼,見那個王左木著臉坐著,附近眼看是不能坐人了,其他座位也已坐了七八成滿,就關上了陸行舟的艙門。
陸行舟艙門一關,“嗡”的輕鳴一聲,迅速攀升,破空而去。
除了升空時有一瞬間輕微的失重,全程沒有顛簸的感覺,王左早已見識過這陸行舟的神妙,自然不算新奇,但窗外的景色總是讓他百看不厭。
陸行舟雖然行於虛空,舟外的人如果不施手段無法看到空中疾馳的陸行舟,但並不影響舟內的人引頸遠眺。
庠序城幅員遼闊,雖稱作一城,但行於高天,仍無法一窺全貌。
隻見遠處有山嶺橫豎,山上樓閣隱約,樓上才子登高,山腳下田畝遼闊,阡陌間農夫勞作。山間還有水波淼淼,水中台榭潛浮,榭上佳人弄花,江岸邊漁舟唱晚,野渡裡老翁垂釣。城內更多的還是坊市縱橫,坊內屋宅相連,鄰裡炊煙嫋嫋,集市中軟紅十丈,大街上行人如織。
王左不自覺又看呆了。
不過盞茶的功夫,一片漣漣的湖水便映入眼簾,閣樓和垂柳錯落在湖邊,偶爾有三兩個著白矜的學子結對而行。
突然眼前的一切都在放大,原來是陸行舟正在急速下墜,王左坐在其中,並不感覺多麼不適,隻覺要墜入眼前這畫中。
不覺已是到了臨河書院。
書院門口的泮池邊,已經聚了好大一群人,隱隱將一座高台圍在中間。
陸行舟輕輕一頓,停穩的瞬間,王左就搶下舟去,因為他已看到周先生登台了。
王左仗著一身盔甲,也不客氣,直往人群中間擠去,不怎麼費力就到了前排,主要是圍觀的人群一看到這身守河軍的裝束,大多嫌惡地讓開,不願意跟他靠得太近。
麵對眾人異樣的眼光,王左早就習以為常,自顧自的席地坐下。
周圍一圈人不得不挪動蒲團遠離這個兵痞子,本就擁擠的人群,更推搡出一片嘈雜。
……
“叮!”
突然一聲鈴響,嘈雜之聲瞬間安靜下去,眾人紛紛將目光看向台上。
隻見高台上,一個白衣女子跪坐在青玉蒲團上,正將手中的金玲放在身旁的桌案上。
正是周先生!
周先生本命周觀魚,臨河書院的大師姐,書院院長藺東來的高徒。
不知為何,一襲白色的普通學子服,竟被她穿出一身遺世獨立的出塵之感。
雖坐於高台,周圍萬千目光聚於一身,但泰然自若,風淡雲輕,仿佛處於幽居,獨自觀魚。
她隻是靜靜地坐著,雙手交疊輕輕放在腰間,一雙鳳眼掃向台下,目光並不嚴厲,但眾人都噤若寒蟬。
連兵痞子王左都不自覺屏息。
“今日我講《周注引氣正經》。”
王左狂喜,周先生每旬一講,今日總算講到這部他正在修煉的功法。
周先生清冷的聲音,讓人不覺靜下心來。
不知不覺一個多時辰過去,眾人聽得如癡如醉,周先生也把整部《周注引氣正經》講完了。
“周先生不愧是院長的高徒,這一番講解,深入淺出,令我茅塞頓開啊。”
“是啊,周先生這麼年輕,就有如此學問,真讓人歎服。”
“不止是學問,周先生學以致用,聽說她已經連通天地橋,不日就能成就神通。”
“天呐……此言當真,那豈不是和彥行書院的張君裴修為仿佛,她可比那張家麒麟要年輕十歲不止……”
王左本就聽得天旋地轉,又被附近幾人的一番對話分了神,更是把周先生的妙語忘了七八,忍不住對幾人怒目而視。
幾人被他瞪得莫名其妙,但也懶得和他計較。
王左再次看向台上,目光不自覺更熱烈起來。
“這可是條大腿,怎麼才能抱住?”
不怪王左如此功利,畢竟周先生是他能接觸到的最粗的大腿了,雖然他得姚老頭遺澤得以保全記憶,但自身資質實在有限,苦練《周注引氣正經》月餘,堪堪隻能感氣。
今日再聽周先生講法,更是雲裡霧裡,讓他不得不承認,自己除了資質普通,悟性也堪憂。再不想點辦法,恐怕十年都無法入門。
“怎麼能讓她注意到我呢?”王左心裡暗暗想到。
正在這時,周先生的聲音再次傳來。
“今日是最後一講,你們可有疑問,我當為大家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