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道士並未退讓而是同樣選擇了硬生生接下這一招,隻見此時道劍之上金光乍現,一道威嚴的劍吟聲從道劍中傳來。
兩道劍意很快便再次相遇,金光在霜雪之中閃耀,兩劍再次打成了平手,誰都沒能再更進一步。
連續兩劍的搶攻藍耀都沒有在對方身上占得任何便宜,換作其他人都會選擇暫時回退拉開距離,然後再根據形勢重新尋找機會。
但是藍耀沒有退,他十分清楚對方此時無論是狀態還是小世界的充沛程度都遠遠在自己之上,如果此時後退,那便是將自己退入絕境,很有可能之後再無機會。
所以,他身形落地還未站穩,便搶先橫跨出了一步,小世界裡烏雲已經遮蓋住了碧藍的天空,數道閃電從雲層之中直直朝地上劈了下來。
長劍借著閃電的速度,裹挾著數道驚雷竟從少年道士身側朝他襲了過來。
對於少年道士來說,此時他毋庸置疑肯定是兩人之中實力更為強勁的一方。按道理來說,這場戰鬥如果是打消耗戰的話,他無疑是更占據優勢的一方。
所以,麵對此時藍耀凶狠地搶攻,對於少年道士來說退卻似乎是一種更為劃算的戰鬥方式。
本就擅長推演謀劃的他不可能沒算出這一點。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也沒有退,而是選擇和藍耀硬打。
他沒有絲毫地退縮,沒有選擇和藍耀見招拆招,而是選擇了最為簡單粗暴的辦法,換招。
所謂以招換招,最終說到底便還是以傷換傷,明明少年道士此時作為實力更為強勁的一方,何至於要采用這種兩敗俱傷的方法?
但是,少年道士就這樣做了。那麼這自然不可能是困境之中,驚慌失措之下潦草應對的方式,而必然是他精密計算推演謀劃之後得出來的方法。
就這樣的一個笨辦法,竟然在這場戰鬥之中取得了奇效。
因為實際上,藍耀打得十分的難受。
當威嚴的金光再次從道劍之中迸發出來,灑滿樹林的各個角落,同時也吞噬掉藍耀劍鋒中蘊藏到的萬道雷電之後。
藍耀再次搶出一步,小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