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錄製完成後,簡歡立即將視頻上傳到網上。
此舉如同投入湖麵的石頭,激起千層浪花,視頻迅速登上了熱搜榜。
同時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這種女人有什麼值得同情的,她要是聽老公的話,怎麼會被打?”
“樓上說得對,女人嘛,不打不成器。”
“我們在外辛辛苦苦賺錢,她們在家舒舒服服待著,還在這兒抱怨什麼呢?”
然而,網絡上並非儘是惡意。
“嫁給這種人真是倒黴透頂,現在家暴的人怎麼可以這麼囂張?我認為警察應當嚴懲,否則誰還敢結婚啊?”
“說得好,那些家暴的人就該受到嚴厲懲罰,受害者不斷忍耐、息事寧人的現象必須改變。”
“沒親身經曆過的人就彆亂發言。”
“人家都已經夠可憐了,何必還冷嘲熱諷呢?”
網上輿論紛繁複雜,各有觀點。
然而,無論如何,這些聲音總會產生一些影響。
那些輕視家暴行為的人,往往持有大男子主義觀念,
自以為在外為家庭賺錢十分不易,
卻從未考慮過,身為家庭主婦,在家操持家務、照顧孩子和丈夫的生活瑣碎事務,究竟有多麼艱辛?
這類女性一旦成婚,往往全身心投入到家庭之中,
而在外界看來,這樣的生活狀態似乎最為輕鬆。
他們認定,在外工作遠比在家勞碌更為辛苦。
簡歡瀏覽完所有評論,對此並不感到驚訝,
腦海中反而萌生出新的想法。
大約半月前,主編接到了一個新的項目任務,
大家都在積極策劃方案,
然而提出的提議均未能得到主編的認可。
要想執行項目,就必須要有獨特之處,能引起公眾關注。
否則,即便項目製作完成,投資方花費資金,但播放效果不佳,投資方將會虧損,同時也可能損害報社的聲譽。
因此,主編對待此事尤為審慎。
此刻,簡歡腦海中突然閃現一個妙計。
既然網絡上關於家暴問題以及家庭主婦與在外工作的丈夫之間存在諸多爭議,
那麼完全可以打造一款綜藝節目,
讓丈夫們嘗試擔任家庭主婦的角色,承擔起在家帶孩子的重任,而妻子則走出家門,從事工作。
或許這樣一來,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到此處,簡歡立刻給主編發送消息,大致闡述了自己的初步構想。
雖然目前還未形成詳儘的方案,但主編對簡歡的想法表示了認同。
“你現在還在外地旅遊,不著急提交完整方案,隻要在一周內給出一個大概的目標方向就行,剩下的我會安排團隊人員協助完成。”
主編留言完畢,簡歡簡潔回應了一個“好的”。
這樣一來,項目也算是有了初步進展,
報社內部人員也能鬆一口氣。
簡歡放下手機,走出房間。
此時的蔡琴顯得極為焦躁,一直在客廳中坐立不安,額頭上滲出了冷汗。
見到這一幕,簡歡從旁邊端來一杯熱茶,輕輕放在桌上,然後坐在蔡琴身邊,握住她的手。
“彆擔心,這件事既然答應幫你解決,就絕對不會讓你再回到那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