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地窖保存一般也就隻能放個十天半個月,時間長了也會壞,所以像林小蓮她們這種既沒錢買菜種,又沒地種蘿卜白菜的村裡人會醃辣椒來吃。
“那都是幾天前了,你現在陪我一起去雞棚找找,說不定雞又下蛋了。”
林小蓮嘴硬,以此來掩飾尷尬。
家裡的兩隻母雞和一隻公雞是林小蓮從小雞仔一路養到這麼大的。
雞蛋留著自家吃的次數極少,大多都是攢在一起然後送到鎮上賣了換錢貼補家用。
木靈聽到阿姐要去雞棚摸雞蛋,貼心的也跟著一塊去。
這也是林小蓮第一次走出這個房間看看外麵的世界。
她走出門外,下意識抬手遮了一下頭頂的陽光。
院子很小,從房門到雞棚,也就三兩步。
林小蓮站在院子裡,仔細打量起這個“家”。
姐弟倆住的三間間茅草屋子還是當年林立山和餘氏剛從老宅分家出來時請村裡人蓋的。
地是林家祖上的,不大,還不到一畝。
三間屋子,一間堂屋左右兩個房間,姐弟兩個一人一間。
出了堂屋出來往周手邊走,同樣是用茅草搭的一個灶房。
緊挨著灶房的就是雞棚,四周用籬笆隔著外頭圍成的小院子。
屋子門外是荒草,在後麵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竹子。
隔壁不遠的地方還有住著三三兩兩的人家。
想當初鬨著跟老宅那頭分家,錢氏恨極了林小蓮的阿娘餘氏,所以林家的田地二房夫妻隻得到了一畝旱地。
其餘屋產地契,統統都分給大房和小叔子。
二房分出來之前,林立山就一直在縣城的碼頭做苦力掙錢,一個月多則六七百文,少則四五百。
也正是這筆辛苦錢餘氏覺得交給婆婆以後,錢氏偏袒大房,於是乎最終鬨的老宅那邊跟二房分了家,一度兩邊處於斷親狀態。
剛開始分家以後,林立山的工錢全都給了餘氏,餘氏也樂的管錢,日子過得也算可以。
好景不長,一次林立山從船上搬貨的時候,失足落水**。
沒了經濟來源,餘氏一個女人就拉扯兩個孩子過日子。
日子越過越苦不說,餘氏自己鬱鬱成疾,幾年前也撒手人寰了。
都說沒爹媽的孩子早當家,這些年,林小蓮又當姐又當娘,硬是把自己跟木靈兩個人養活到今天。
平時林小蓮的時間都花在跟隔壁武嬸子學刺繡上,所以家裡幾乎不怎麼收拾。
這會兒破落的小院顯得又臟又亂,看著人心裡堵得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