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江家有了興旺的起勢,還得從江晨成了秀才說起。考上秀才之後,就有了國家給的補貼,又有了一定的田地免稅名額。若沒遇到李光地,江晨為了家中生計,肯定會跟彆人進行利益交換,來換取繼續讀書的資源。
可他遇到了李光地,李光地培養他自然是不藏私的,待他跟家中兒子沒區彆,一樣配了書童,也就是寸晷。母親更是接到李府,隻是回京後,江晨不願李光地名聲有損,堅定地搬回了江家小院。至於其他仆從,除了伺候江母的一個丫鬟,江晨推辭不過,又心疼母親,應了下來,剩下的一個都沒有留下。
江晨成為了秀才,將自己的免稅名額投桃報李,給了李家處置,雖然李家不缺這些,但這也是江晨的一個態度,李家太太也沒有趁機壓價,而是以公平的價格給了江晨銀兩。江晨隻收了十分之一以補貼家用,剩下的為了報答李光地的養育之恩,說什麼也不收。
李光地欣慰於弟子有風骨,也心疼他小小年紀便知道人情往來,隻能歎息一句,讓家裡夫人收下了。
江晨有了閒錢,為母親又請了一個小丫鬟(丫鬟和書童的**契李家早都給江晨了,畢竟是施恩,而不是埋眼線結仇),兩個人替班,總好過一人伺候力不從心,又聘請了一位做飯好吃的婆子——吳廚娘,家中實在沒人會做,常常是書童和小丫鬟誰得空,弄一口將就。
最後找了一位門房,江晨連中三元,想在他身上投資、踩他上位揚名、宴請結交的不計其數,實在需要個門房接收請柬,回應來客。這樣要緊的位置,不敢隨便,還是走了李家的門路,找了一位戰場退下來的老兵,姓王,因受傷瘸了一條腿,但為人正直,武藝也不錯,平時還能看家護院。
江晨過去每日,早早起來開始溫書,溫過一遍,天光大亮。江晨便跟江母一起吃飯,吃過了飯再嘮兩句家常,才下飯桌。江晨一日日苦讀,但又不想忽略母親,所以儘量找時間跟母親閒聊。
除了飯廳,江晨並不會直接回去學習,而是在院子裡活動,練習一些強身健體的身法,他可不想沒考完試就因為身體虛弱就暈過去。有了王叔(門房)的指導,江晨練得更是如魚得水。
一身汗回了房間,簡單用書童早就準備好的溫水擦拭身體,更換衣服,江晨便坐在書房裡繼續研究曆年真題,和李光地留給他的題目,若有問題積攢起來,等李光地休沐,再統一解答。
隻是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