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旁的店鋪鱗次櫛比,從琳琅滿目的供銷社,到充滿複古風情的理發店,再到飄散著米麵香氣的糧油鋪,每一處都散發著屬於那個時代獨有的煙火氣息,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這份簡單而又真實的快樂之中。
宋念輕輕抱著懷中的春生,步伐輕柔地走下老舊的客車,轉身又小心翼翼地接過悠悠的小手,生怕驚擾了這兩個稚嫩的生命。
陽光透過樹梢,斑駁地灑在三人身上,為這溫馨一幕添上了幾分溫暖的色彩。
趙凜則駕駛著那輛引人注目的自行車,費了一番功夫,在一棵枝葉茂盛的老槐樹旁找到了一處還算寬敞的位置停靠。
他從隨身攜帶的布包中掏出一條看起來分量十足的鐵鏈,手法熟練地繞過車輪,緊緊鎖在樹乾上。
那鐵鏈沉甸甸的,表麵泛著冷冽的金屬光澤,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
宋念凝視著這一幕,不禁微微張大了嘴,心中暗自感歎,這樣粗大的鐵鏈,除非有心人帶著鋸子來,否則這車怕是固若金湯。
“這車可是咱們大隊長大人的寶貝,當年能擁有一輛車,那可是身份的象征,全大隊也沒幾輛。為了防止被覬覦,特意托人弄來了這條特製的防盜鏈。”
趙凜解釋道,雖然在解鎖時也覺得這防護措施略顯誇張,但在那個物質並不富裕的年代,這樣的謹慎之舉也顯得合情合理。
在七八十年代,自行車幾乎等同於家庭財富的標誌,一輛自行車的價值,堪比後世的一輛高級轎車,它不僅僅是一件交通工具,更是家庭條件優越的體現。
宋念輕輕點頭,她的記憶裡,曆史課本描述的那個時代,中國被冠以“自行車王國”的美譽,而今親曆七十年代,親眼見到的自行車屈指可數,這讓她對楊大力家擁有自行車的珍視程度有了更深的理解。
尤其是置身於縣城最繁華的地帶,自行車的稀有更顯得尤為突出。
“你的交情不淺呢,能讓他願意把車借出來。”
宋念若有所思,對楊大力的大方表示意外。
趙凜的眼神複雜,嘴角掛著一絲苦笑,解釋說:“那是因為我答應替他跑一趟縣武裝部辦理些事務,並且給了他三毛錢作為補償。”
宋念聞言,不由得吸了一口冷氣,“還真是價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