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拍了拍鄧雲的肩膀,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感激。他知道,鄧雲是一個值得信賴的管家,有他在,他可以放心地回舂陵。
第二天一早,劉秀就踏上了回舂陵的路。他的身影在晨光中漸行漸遠,但他的心中卻始終牽掛著宛城的一切。在回舂陵的路上,劉秀的腦海中不斷回蕩著鄧晨的提醒,他內心充滿了矛盾,既希望鄧晨預言不準,又怕預言不準。如果不準,那李通全家和李守就會安然無恙,可是如果預言不準,那他就對未來失去了信心。
鄧雲則留在新野,他按照劉秀的吩咐,仔細地處理著臨時住處的事務。他知道,這不僅僅是對劉秀的承諾,更是對整個家族的責任。他將信小心地收好,準備在處理好一切後,親自將信交到鄧晨手中。
而李通,雖然在劉秀麵前表現得信心滿滿,但他的心中也明白,這次行動充滿了未知和風險。他決定,無論如何,他都會按照計劃行動,即使這意味著他必須獨自麵對所有的挑戰。
在李府的一間幽靜的書房內,李通坐在一張雕花木榻上,他的麵前擺放著一張精致的茶幾,上麵擺放著一套精致的茶具。書房內彌漫著淡淡的茶香,但李通的心思顯然不在品茶上。他的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堅定和決絕。
李季,李通的侄兒,一個年輕而精明的青年,匆匆走進書房。他的步伐輕快,但臉上的表情卻異常嚴肅。他知道,李通召喚他,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商量。
“季兒,”李通的聲音低沉而有力,“買通郡府兵火頭軍的事情,辦得怎麼樣了?”
李季走到李通麵前,他的臉上帶著一絲自信的微笑:“叔父放心,事情已經搞定。火頭軍中有一個李氏族人,同意參加起義。我已經許以重諾,他答應在檢閱考課當日在甄阜和梁丘賜的酒中下軟骨散。”
李通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他點了點頭,對李季的工作表示認可。他知道,這個計劃的關鍵在於能否控製住甄阜和梁丘賜,而火頭軍的配合則是計劃成功的關鍵。
“季兒,你做得很好。”李通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讚許,他站起身,走到李季麵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這次起義,我們勢在必得。你的表現,將是我們李家崛起的關鍵。”
李季的眼中閃過一絲激動,他知道,這是他證明自己的最好機會。他恭敬地回答:“叔父,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
李通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深沉的笑容,他知道,李季雖然年輕,但有著超出年齡的成熟和穩重。他相信,李季能夠承擔起這次起義的重任。
李通的書房內,氣氛突然變得凝重起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這是他少有的情緒。他知道,一旦起事,消息會像野火一樣迅速傳遍整個長安,他的父親如果晚於王莽得知消息,可能會陷入極大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