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天才音樂人(求追讀)(1 / 2)

那年文娛 蒸菜 5958 字 11個月前

在這年代,用擴音喇叭唱現場,是一種很新奇的體驗。

和音響的柔聲擴音不同。

擴音喇叭所帶來的聲音更尖銳,也有一種彆樣的失真感。

能夠有一種,演唱者在和另一個時空的自己對話的錯覺。

聽在觀眾耳朵裡,就很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尤其當那幾句歌詞:

【回頭看,不曾走遠】

【要分散,不習慣】

【怎麼算,都太難】

再回想剛才那一幕拍攝的主題,就是對主角團愛情,友情,親情的最好闡述。

擴音喇叭的聲音不是很大,可在這寂靜的夜晚,卻能傳的很遠。

基本能讓在場每一個都聽清歌詞和曲調。

“這是你想要的歌吧。”

聽著沈濤深情的彈唱,老林轉頭看向呆在原地的李國立。

他沒想到,這家夥還真把剛剛那段劇情寫進了歌裡。

這一刻他隻想說,這家夥,還真他娘的是個天才。

李國立沒說話,因為他此刻的心情,已經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他是一個導演,更是一個有抱負的導演。

和香江有些隻管賺錢的導演不一樣。

他拍仙劍,不隻是想單純的把遊戲改編成電視劇。

仙劍雖然是遊戲,可裡麵擁有大量道家思想和哲學在裡麵。

如果隻是為了賺錢,他完全可以把仙劍拍成一部,打著仙俠旗號的愛情片。

就像張大胡子拍的那些金庸劇一樣,俠義的部分大量淡化,重點突出人物的愛情元素。

再把武打和特效弄好看點,不說隨便圈錢,最起碼也能輕鬆引得一大票觀眾的喜愛。

他一開始堅持用明星,就是因為如果他在劇裡加入大量道家的、哲學的東西,很可能最後拍出來的劇情會有些冗長。

尤其中間插入蜀山的那個劇情,還有那麼多群像演員。

從劇集的角度來說,是非常不劃算的。

因為這樣的劇情很容易就變得主次不分,也會淡化主角的重要性。

可當王元把第一版劇本交上來後,他還是這樣做了。

就是因為,王元提交的第一版劇本,基本已經把他原先想的東西,完美的融入了進去。

比如拜月的多樣性,主角團的親情、愛情、友情的探討。

還有關於蜀山道家的一些東西。

當時雖然還不完善,卻也已經和他心中想的相去不遠了。

當沈濤坐在山頂上,在聚光燈下彈唱出第一句的時候。

彆人聽見的是新奇,是離彆。

可李國立聽到的卻是堅決。

此生不換,唱的很柔情。

可歌詞中的那份等待和舍不得,卻異常堅決。

那種感覺,就像他當初為了拍這部戲一樣,異常堅決。

就算預算從兩千萬變成四千萬,他也沒有絲毫退縮。

因為這部戲,有他真正想表達的東西,有他從業十幾年的堅持和思考。

而正是那個他一開始不太看得上的男主角,此刻卻唱出了他心中所想。

【聽清耳邊的呢喃】

【彆害怕風輕雲淡】

......

都說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音樂也是一樣。

同一首音樂,有人聽到了愛情,有人聽到了親情。

有人聽到了分彆,有人聽到了等待。

可不管哪一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