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這是我的(求追讀)(2 / 2)

那年文娛 蒸菜 6349 字 11個月前

沈濤沒有理會黃勃的起哄,而是率先起身和李威打了聲招呼。

他自己唱歌啥水平他還是知道的。

當初直播的時候,就全是靠著聲卡。

雖然也經過專業練習,可也就比KTV稍好一點的水平。

放在那些真正的歌手當中,完全不夠打的。

“沈濤,你唱的這是誰的歌,怎麼以前沒聽過。”

一直堅持在劇組隻叫演員角色名的李威,第一次改了口。

對於開演唱會什麼的,李威沒在乎,他現在真正關心的是這首歌叫什麼,是誰的。

在這個年代,一首好的主題曲,對一部片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003年正是實體唱片向著MP3過渡的年代。

這一年傑倫的《葉惠美》大賣了一百多萬張。

隻要是大熱的影視劇集,基本都有自己的影視專輯。

很多電視劇,賣到電視台賺的錢,估計還沒賣專輯來得多。

當然李威也不奢望《北京童話》能靠賣專輯賺錢。

他真正期待的是,這首歌能給這部電影帶來一些熱度。

影視歌曲,一開始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歌曲傳播,給影視帶去熱度的。

《北京童話》雖然是電影頻道投資拍攝的。

一開始也沒打算走院線上映。

但是這當中還有另外一種意外。

比如,這部戲拍出來的質量夠好,外界熱度也高。

那麼上院線去走一走也不是不可能的。

電影頻道一開始製作小成本電影的目的,除了充實片庫,培養導演,也是為了電影多樣化。

至於後期如何轉膠片,那就更不是問題了。

如果真的能上院線,那麼一個院線導演和一個電視電影導演的待遇,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個~是我寫的。在研究劇本的時候寫的,就叫《童話》。”

早在沈濤演唱途中,看見導演他們到來的時候他就想好了。

原本他一開始想直說是光良的。

可腦海中的一段記憶,讓他回憶了起來,2003年的時候光良還沒有寫出這首歌。

上一世,沈濤獨自來到京城,住在網吧的那段時間,基本經常就是聽著歌睡覺的。

而聽得最多的就是光良的《童話》,還有伍佰《突然的自我》。

因為這兩首都是那一年出的新歌。

而那一年是華語月壇的巔峰2005年。

“......”

聽到沈濤的回答,房間裡忽然變得鴉雀無聲。

他們不少人都想過,這應該是一首新歌,可幾乎大部分人都沒有想到,沈濤會是這首歌的作者。

然而當他們認真想想,好像又確實是那麼回事。

這首歌的歌詞,幾乎可以說和《北京童話》這個劇本完美契合。

就像是為他量身定做的一樣。

劇本裡三次提到星星,寓意都是你是我生命中最閃耀的那個。

而最後男主死了,留給女主的畫本裡的話就是。

我會在天上,一直看著你。

如果這樣一想,劇本和歌詞契合的就更多了。

張開翅膀守護你的天使,你要相信我們會像童話故事裡,幸福和快樂是結局。

這部戲的名字之所以叫《北京童話》。

就是劉曉峰像天使一樣守護著朱珠的未來和夢想。

當想通這些後,在場的眾人看向沈濤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讀了一個劇本,演了一個角色,就能寫出一首歌。

這樣的一個演員,是什麼樣的神仙演員。

他們以往隻聽過為演一個角色,學習一項技能,寫一篇萬字小傳的。

頭一次聽說,能為演一個角色,寫一首歌的。

從今以後,哪怕這部電影,拍得再爛,也夠他們出去吹一輩子的。

“沈濤,你現在有時間嗎,我們去隔壁聊聊吧。”

一直站在門口沒說話的製片人王晗,終於忍不住開口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