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碰瓷?(1 / 2)

《炮灰穿位麵玩經營》全本免費閱讀

方溪沒想到在不吃魚肉的澣茽國,竟有人專門開辟魚塘養魚。

她是因為任務所需,加上她知道魚肉可以十分美味。

不過方溪這會兒也沒心思想這些,劉香跟她介紹,她弟弟劉瑜也就是小魚兒在旁補充,倆個孩子主要跟她說每日需要做的事情。

劉香很小時便跟著父母一起伺弄魚塘,十分有經驗。

魚塘在蘭江邊上,需要給魚塘換水時,在魚塘和江邊挖出簡易進水渠和出水渠,就能實現換水目的。

水渠是高大上的稱呼,操作起來就是把灘塗的泥地挖一個小道。

基本上一個月要換兩到三次的水,若是夏天可能換的更頻一些。

這也是傅五茂覺得西坡地不適合開魚塘的根本原因。

養魚塘和養好魚塘雖然隻有一個字之差,但實現起來卻不簡單。

劉四家能把魚塘養得這麼好,是有自己的秘訣的。

不然在普遍不吃魚的澣茽國,劉四家能依靠魚塘勉強度日。

跟產量高、薄利多銷有很大關係。

魚再難吃,也比古藍星曆史裡記載的吃草根、樹皮和觀音土的好。

況且,魚可以不那麼難吃。

方溪打開了係統監控功能,讓係統掃描周邊500米內的植被情況。

紫蘇並不是種罕見的植物,隻是因為本身帶有氣味,可能被忽視了其食用價值。

而且,方溪覺得澣茽國的食品加工發展有點反常的感覺,起碼在慶雲縣是這樣。

劉香跟方溪說的很詳細,也很零碎,除了日常維護外的其他技術類工作,比如如何養水、養育魚苗和給魚配藥等,都是劉四在做。

劉香說完後,劉四在旁補充,方溪在來之前有惡補過相關知識,對於劉四說的能給出有效的溝通,這讓劉四十分驚訝。

難得有人能跟劉四聊養魚的內容,劉四一激動,恨不得把自家養魚的秘訣都告訴了方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