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經過李家金屬檢測儀檢測後,丹爐鼎中,還有一些目前地球上,不在已知金屬範圍內的元素。
合金放射性銅煉丹爐鼎。
高132厘米,口徑111.3厘米。
整個煉丹爐形狀,猶如一個大大的牛心。
爐蓋項部有一大圓孔,盛坩堝用。
四周為排列整齊的72個半月圓孔,暗合七十二地煞之型。
蓋邊飾雲紋,中有二龍戲珠。
爐體沿口飾雲紋,下有孔丁紋,兩側置鋪首街環。
腹部麒麟張口為火門,爐腳為三獸足金蟾。
爐鼎身上也雕刻各種甲骨文,還有各種先民祭祀場景,跟各種飛禽走獸的銅雕。
李子航一一細數爐鼎上的銘文。
發現銘文居然多達三百二十個。
如果這個丹鼎被李家給公開,除開華夏九鼎,估計再也沒有一個鼎能跟它比~
至於大丹鼎內,李家人自然搜查過,裡麵除了一些殘留的藥渣,還有一枚嬰兒拳頭大小的骨丹。
為什麼說是骨丹,因為那枚丹藥,經過上千年,不知何原因已經骨質化。
至於那枚丹藥的成分,這也要等回去後,在讓人研究~
丹鼎後方靠近,墓室影壁牆正中間位置,有一個巨大無比的亭閣平台床。
平台床,指的是四周平整無遮擋物的床。
這種款式的床造型古老又傳統,但是局部,如床腳、床沿的裝飾非常精美,透露出一種低調而華麗的感覺。
而亭閣床,在此基礎上搭建的涼亭樓閣。
就好像一個八角飛簷亭,建在一個巨大的平台床上。
此床,暗金色木質結構上,雕刻各種異獸,龍之九子,鳳降五胎的圖案鏤空雕。
八角飛簷上還有脊獸。
平台床底下四周木板,也是雕刻各種花鳥魚蟲,祥瑞獻禮圖形。
這會虎奴看著平台八角亭閣床的木質材料,突然驚呼。
“我的個乖乖~”
“這床不會是用扶桑樹打造的吧~”
李子航聽見虎奴的驚呼,立馬回想他對扶桑樹的古文記載知識。
據《山海經·海外東經》記載。
“湯穀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關於扶桑的來曆,古文獻多有記載。
扶桑在碧海之中,地多林木,葉皆如桑,長者數千丈,大二千餘圍。
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
《山海經·海外東經》:“湯穀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山海經·大荒東經》:“湯穀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載於烏。”
關於扶桑木,其形狀說法不同。
《海內十洲記》認為:“扶桑,變化萬端,蓋無常形,亦能分形為百身。”
又有:“其樹雖大,其葉椹(實)故如中夏之桑,但椹稀而色赤。九千歲一生實耳,味絕甘香美”。
《山海經》以為有枝:“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玄中記》遺文則以為無枝:“天下之高者,扶桑無枝木焉,上至於天,盤蜿而下屈,通三泉。”
從洛陽漢畫像磚上的扶桑木來看,似乎也有乾無枝,葉盤蜿而屈,葉為三輪,每輪左右為六葉。
各種野史記載,扶桑樹,樹木堅硬如鐵。
樹木有金屬光澤,內部樹紋如同火焰。
扶桑樹屬火,其生長之內乾燥無比。
樹木打造家具,能有效去濕驅寒。
哪怕南方梅雨季節,隻要有一節扶桑樹枝,就能保持室內乾燥。
李子航看著暗紅色,泛著金屬色澤的床。
木頭紋路,呈現火焰紋。
這些一一都對應,扶桑樹的記載。
剛開始他還以為,這張床是由金屬打造而成。
沒想到居然是用,疑似神話傳說中的扶桑樹做材料打造的床。
一般情況下,溶洞山體中,都會潮濕陰冷。
李子航進來墓室之中這麼久,也沒感覺到潮濕。
原來都是這張床的功效~
至於說扶桑樹,隻是神話傳說。
但誰又知道,也許這種樹木可能在遙遠的古代是真實存在過。
隻不過到了現代已經滅絕。
古人發現後,經過口口相傳,慢慢把其神化了。
研究過床後,李子航一群人開始研究影壁牆。
把墓室一為二分的影壁牆,上麵雕刻一群上古先民,
壁雕上,古代先民經過修煉,最後如同金蟬脫殼般,隻留肉體,元神脫殼分升仙界的場景。
李子航看著壁雕,那些上古先民背部都有一個個大裂縫,就跟知了猴脫殼後,隻留皮殼一樣~
原域名已被汙染,請記住新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