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非川之戰開啟,焚燒草原,日夜不息(1 / 2)

大唐天將軍 落葉凋謝 13145 字 2024-07-16

八月底,李光弼率領以天兵軍為主的兩萬河東騎兵,來到湟水城。

此時,朔方騎兵已經渡過黃河,前往安人軍後方安營紮寨,適應環境。

安人軍聚集的兵馬,已不比九曲少。

如果朔方、河東能適應環境,這一方的兵馬,將異常精銳,畢竟皆由邊軍組成。

李瑄同樣用接待朔方軍的禮遇,迎接河東軍,並為河東軍準備水煮羊肉慰勞。

“河東兵馬剛至,李帥甚厚待,如有吩咐,將士們願在第一線,掃滅吐蕃。”

夜晚的篝火前,李瑄與李光弼坐在一起。

河東軍臨近黃昏才到湟水,等李瑄檢閱好隊伍,已經是夜晚時分。

曾經的少年,還是少年,但身上已經有一種厚重的威勢。

李光弼比程圭更了解李瑄。

他從李瑄營救王忠嗣和其他的諸多事跡,看到深層次的東西。

李瑄的目標是出將入相,而非他們這些武將。

“我們估算吐蕃有三十萬大軍,諸軍皆在第一線,河東軍我會妥善安排。”

李瑄向李光弼說道。

他覺得李光弼和許多將領不同,這家夥和安思順很像,對大唐的忠心是出了名的。

安思順連弟弟安祿山拉攏都不造反,反而狀告安祿山不臣。

彆看安思順現在是李瑄的下屬,實際上李瑄造反,安思順不會跟他。

高秀岩倒是有可能跟隨。

李瑄器重安思順,是因為安思順有軍功,有能力,他按照功勞封賞。

有機會李瑄會將安思順升遷,離開河隴。

想讓李光弼在關鍵時刻投靠他,也不容易,先試試在這段時間培養感情。

“敢問李帥我軍何時與吐蕃開戰?”

本來李光弼想詢問一下王忠嗣之事。

但想了想還是沒開口,畢竟在現元帥身邊談論前任元帥不合適。

李光弼是王忠嗣一手提拔的,從都虞候,到朔方右廂兵馬使,再到河東都知兵馬使。

王忠嗣走到哪,就將李光弼提拔到哪,這種恩情如山。

自王忠嗣離開太原,再也無音信,李光弼連一封信件都無法傳送。

他覺得王忠嗣太冤枉。

國家就這樣稀裡糊塗地失去一員戰無不勝的名將。

李光弼無法詢問王忠嗣之事,隻能問一些戰況。

此戰的規模,甚至超過大非川之戰。是大唐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戰役。

也是李瑄一手推進。

李瑄不斷的斬、俘吐蕃和吐蕃諸部,使吐蕃不得不傾國之力,與李瑄決一死戰。

“我軍暫時與吐蕃大軍對峙,伺機攻擊從伏俟城古道、大非川古道運輸的糧草……”

李瑄把他們的計劃告訴李光弼。

作為河東騎兵的主將,李光弼有資格知道戰術。

“此為大謀略啊!吐蕃大軍,儘在李帥的棋盤之上……”

李光弼聽李瑄的講述後,覺得吐蕃遇到李瑄這樣的對手,是他們的不幸。

就算知道自己的虛實之計被識破,吐蕃想撤離也已經晚了,除非舍棄十萬大軍。

當然,不排除吐蕃不服氣,依靠兵力優勢,與唐軍硬碰硬地乾一仗。

“李將軍有什麼更好的對策嗎?”

李瑄向李光弼詢問。

“末將有一淺薄之見。”

李光弼想了想,向李瑄說道:“李帥說過,敵軍三十萬,每天都能吃掉一座大山。吐蕃不單單兵甲眾多,還有以百萬計的馬牛羊。馬牛羊不可能一直吃糧食。等草木完全枯萎後,可以將吐蕃軍營附近的草場全部燒毀。短時間或許沒問題,時間一長,敵軍心必然更慌。破綻自然而然就會出現了。”

“李將軍的建議很好,吐蕃以糧食和牛羊為食,他們的戰馬也要吃大量草料,燒毀草場,是逼迫他們做出抉擇。”

“不過我覺得再等等,河東軍剛至河隴,不適應環境,待完全適應以後,再進行燒毀吐蕃的草場。”

李瑄認可李光弼的建議。

現在不是逼著吐蕃魚死網破的時候,等河朔騎兵適應以後再行動。

燒毀吐蕃附近的所有草場,有可能會打亂李瑄的計劃,但李瑄覺得收益更大。

……

青海南,吐蕃營壘。

“啟稟讚普,唐軍九曲的兵馬已經全部過洪濟橋,他們的營壘在樹敦城前一擴再擴,估計有十萬大軍。”

恩蘭達紮路恭向吐蕃讚普尺帶珠稟告道。

“東則布的計謀為何沒見一點成效?”

尺帶珠丹皺眉,他以為唐軍會很快攻擊,然後憑借他們的一鼓作氣,給予大唐痛擊。

這都九月份了,隻見唐軍調動,而不見行動。

這讓一向有掌控欲的尺帶珠丹很不舒服。

尺帶珠丹一般駐紮在大非嶺,今日特意來前線營壘問詢軍情。

“大論以身犯險,駐於苦拔海,臣建議再等一等。”

恩蘭達紮路恭回道。

都到這一步了,想要更換戰術不容易。

現在唯一確認的是,他們的兵馬多於唐軍。

恩蘭達紮路恭隻是擔心唐軍識破他們的計謀後,用一些陰謀詭計。

關於這樣的事情,李瑄可沒少乾。

“實在不行,合兵一處,伺機與唐軍決戰。我軍已經準備好猛將精兵,待李瑄出現,立刻迂回過去,將其斬殺。”

之前尺帶珠丹就有利用將士的勇猛,與唐軍在青海上決一死戰的心思。

可末結桑東則布突然搞一個虛虛實實的計策。

還說什麼當初論欽陵避實就虛,用兵法獲得大非川之戰的勝利。

而沒廬窮桑倭兒芒也支持末結桑東則布的建議。

所以尺帶珠丹就采納了。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尺帶珠丹從自信滿滿變得有疑心。

“回讚普,我們不知李瑄的具體方位。貿然攻擊唐軍營壘,將損失慘重。雖我軍有兵力優勢,但唐軍不會比我軍少多少,且擁有更厲害的強弩與堅甲。”

恩蘭達紮路恭不建議進攻唐軍的營壘。

因為唐軍背靠黃河洪濟橋,隨時都有物資、兵馬從後方支援而來。

“唐軍遲遲未被此地營壘吸引,是不是露出的破綻不明顯。”

尺帶珠丹問恩蘭達紮路恭。

除了大論外,所有將領中,尺帶珠丹最看好恩蘭達紮路恭。

那囊尚傑斯秀亭、尚多熱爾等都遠遠不能比。

甚至死去的沒廬諧曲,尚讚磨,都沒有尺帶珠丹對恩蘭達紮路恭的恩遇。

正是對恩蘭達紮路恭寄予厚望,所以尺帶珠丹才會讓恩蘭達紮路恭在最重要的位置坐鎮。

“回讚普,臣認為大營的破綻不能太過明顯,過猶不及。臣設置的破綻,隻要唐軍將領探查,必然會讓他覺得可以猛攻。”

恩蘭達紮路恭如是回答道。

“現在也隻能等一等了!就怕唐軍會猛攻大論炯桑的營壘。”

尺帶珠丹看向東北苦拔海方向。

“苦拔海那邊有兵馬五萬餘,大論治軍嚴謹,關鍵時刻可以收縮至高坡防禦,形成嚴密的防守陣形。屆時我軍三路夾擊,唐軍更容易失敗。”

恩蘭達紮路恭向尺帶珠丹說道。

吐蕃有周密的布置,如果唐軍進攻苦拔海,對吐蕃來說是次一等的計劃。

他們不僅僅可以從青海南部、赤嶺方向支援。

而且在青海上,吐蕃準備可以搭載兩萬人的羊皮筏,跨青海出其不意。

唐軍即便想圍點打援,也難以行得通。

而且苦拔海大軍的地形,可不是隨意布置的。

百裡營壘,一部分建立在高坡之上。

高坡山早就被沒廬窮桑倭兒芒儲存有大量的物資。

吐蕃已經考慮到苦拔海被識破的風險。

五萬人在高坡抵擋防守,占據險要,讓唐軍失去騎兵的優勢,在物資充足的情況下,必可以長時間堅守。

而赤嶺東山口內,吐蕃諸部五萬步兵在末結桑東則布的率領下依靠石堡城而守,提前準備三個月的糧食。

唐軍若迂回圍堵赤嶺南麵,將遭受吐蕃的反圍堵。

如此情況下,吐蕃想等唐軍動。

但唐軍也在等吐蕃落子。

“報……”

就在尺帶珠丹和恩蘭達紮路恭聊戰事的時候,吐蕃的傳令兵飛奔到帳外。

尺帶珠丹讓其入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