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2 / 2)

大唐天將軍 落葉凋謝 13177 字 2024-07-16

但盧鉉也必然會因此遭重!

在李隆基觀看彈劾奏折的時候,諸臣才反應過來。

盧鉉、李珦、陳論、張誌亮、獨孤元等七人,好像全是李林甫的老部下。

他們依靠李林甫,從無顧忌。

走到街道上,從他們步伐上,都能看出額頭上貼著的“右相黨”三個大字。

等等……

楊慎矜最近不是和李林甫十分親密嗎?

怎麼突然開始彈劾李林甫在禦史台的一乾親信。

而且台院和殿院的侍禦史一個都沒落下!

有的大臣聯想到李瑄拜禦史大夫,禦史中丞楊慎矜是禦史大夫的副手,楊慎矜這是要投靠李瑄啊!

雖然許多大臣不滿李林甫專權,但楊慎矜這也太沒節操了。

官員變節與女子失節一樣,為人不齒。

在大唐開放的風氣中,官員變節還在女子失節之上。

大丈夫不可輕失身於人。仕而棄之,則不忠,與同患難,則不智!

這句古話是對楊慎矜的詮釋。

以至於忠和智,都被滿朝文武所懷疑。

此時楊慎矜露出苦笑,他能感受到一道道目光落在他的背後,但他彆無選擇!

李瑄則氣定神閒地坐在位置上。

而另一位主角李林甫氣得七竅生煙,他的眉毛不是眉毛,鼻子不是鼻子,第一次在朝堂上如此失態。

啖狗屎的楊慎矜,你這個前朝餘孽,老夫應該早點殺了你。

一些不美好的回憶立刻湧上李林甫心頭。

先不說韋堅那白眼狼。

楊璹那個狗東西背叛,讓他失去吏部尚書,失去對大理寺的直接控製,他記憶猶新。

他萬萬沒想到楊慎矜會背叛,而且一口氣彈劾他這麼多親信。

楊慎矜和李瑄有仇怨,與裴寬有仇怨,沒看到一點因果的跡象,僅僅一天的時間就化解了?

最關鍵的是,聖人知道這些禦史是他舉薦的。

他今日難了!

啖狗屎的楊慎矜,給老夫等著。李林甫不斷地在心中咒罵。

他認為沒彆的原因,就是楊慎矜腦後長反骨,看到他失勢,轉投冉冉升起的政壇新星李瑄。

“嘭!”

“這個盧鉉,膽大包天!他們這些人入禦史台,是誰的責任?”

李隆基看完奏折後,怒不可遏。他拍了一下玉案,直接指著李林甫問:“這些禦史好像出自右相門下,朕原以為他們能為國家儘忠,為百姓儘責。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他們哪一樣沾邊了?”

侍禦史和殿中禦史隻是七品官,沒有資格參加日常朝參。

隻有左右拾遺、左右補闕這樣的諫官,才允許五品以下參加朝會。

所以李隆基隻能對著李林甫撒氣。

“臣該死,這件事情臣一定會徹查!”

李林甫出班,跪在案前,還想狡辯一下。

雖然他多次用人不明。

之前李隆基還用狄仁傑推薦竇懷貞的典故,主動為李林甫開脫。

但這幾年,一次又一次,普通人都有容忍限度,更何況是皇帝。

“徹查也不是你徹查!這上麵有些案子,需要徹查嗎?盧鉉做的事情,不是證據確鑿嗎?他憑什麼敢用驢駒拔橛對付王忠嗣?”

李隆基越想越氣。

若非看李林甫有能力,又忠心耿耿,他必直接罷相。

到底是怎麼回事?

自開元二十五年,到天寶二年,朝堂在李林甫的主持著,沒有什麼煩人的事情,他能縱情玩樂。

他不用再去洛陽“移都就食”,奔波勞累。

春天,他可以在興慶宮中賞著獨一無二的春色,通過夾道到曲江遊玩;夏天到大明宮避暑;秋天到龍首原遊獵;冬天到華清池幸湯。

上天又賜予她玉環娘子那樣的寶物,讓他在今後歲月得以溫柔。

邊塞的擴張,屢屢得勝。

西戎南越,各國使節,朝拜不斷。

各地的珍寶層出不窮送往長安,龍輦車駕所到之處,關中百姓,無不呼應!

李隆基認為這是李林甫執宰的功勞,所以能讓他舒舒坦坦地過上“好時光”。

那幾年間,他感歎天上的神仙,也不過如此!

他在美妙的歲月中,一改之前宰相隻能擔任三四年的慣例,讓李林甫一當就是十來年。

他知道李林甫玩弄權術,知道李林甫打壓太子,但他隻要李林甫的忠心。

因為李林甫晝決獄訟,夜看牒櫝,常深夜才離開中書省。

他認為李林甫有能力幫他管理江山,一度有將政事完全托付的念想。

李隆基想讓李林甫一直當宰相,直到老去。

可這幾年到底是怎麼了?

李林甫一次次的犯錯,李隆基十來年積累的信任,將要消磨乾淨。

他的功績明明越來越強,李七郎幫他直逼太宗皇帝。

或許今年,就能完成太宗皇帝也完成不了的事情。

難道,李林甫已經老了?

“臣有眼無珠,臣該死!”

李林甫還像前幾次一樣,祈求饒恕,以為能憑借之前的功勞,對他既往不咎。

他那聲淚俱下的模樣,看起來非常可憐。

“李將軍,由你審理這些禦史,特彆是那盧鉉,一旦證據確鑿,直接用驢駒拔橛將他處死。”

李隆基向李瑄吩咐道,語氣嚴厲。

“遵旨!”

李瑄起身拱手,雖表情沒變化,心裡覺得大勢已成!

就等盧鉉、獨孤元等人罪責落實,看李隆基會怎麼處置李林甫。

這一世,李瑄本能地排斥李林甫。

而且李林甫陰險如毒蛇,隨時會在黑暗中咬他一口。

如果能早點除去,符合他的利益。

“退朝!”

李隆基沒管跪在地上的李林甫,直接下令退朝。

“恭送陛下!”

隨著監禮官的喊聲,文武百官恭敬一禮,目送李隆基在女官、宦官的拱衛下,離開興慶殿。

聖人不在,興慶殿上的氣氛尷尬。

因為李林甫還跪在地上!

李林甫更尷尬羞愧。

明明是他對付太子和王忠嗣的布局,怎麼會成這樣呢?

七個侍禦史,全部是他推薦。全部犯法!

李林甫知道他們是什麼貨色,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忠心於他。

大臣們都沒退出興慶殿。

李林甫的兒子李岫,跑過來一起跪在李林甫身旁,用行動安撫李林甫。

大臣們感歎李岫不愧是李林甫最器重的兒子。

即便是平日與李林甫親近的大臣,此時也不敢靠近。

顯得人走茶涼!

不同的景象,李瑄身邊可謂眾星拱月,除了幾個與他一同參加朝會的兄長,許多文武大臣都紛紛跑過來向李瑄問候。

他們皆稱李瑄為“李大夫”。

“右相,你是百官之首,可不能這樣啊!”

李瑄回禮一眾文武大臣後,來到李林甫身邊,就要拉李林甫起來。

其實李林甫起來也沒關係。

“無陛下之命,我絕不起身,願跪死恕罪,以表對陛下的忠心。”

李林甫竟然甩開李瑄的手,不願意被扶起來。

李瑄又不能強行拉他。

算了,你厲害!

李瑄巴不得明天當李林甫的治喪大使呢!

不再理會李林甫,徑直走出興慶殿,李瑄還有重要的事情要做!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