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儘妖族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第二七五章 七姓十三門(1 / 2)

風銘出身微末,得遇機緣,造化出一個錦繡前程。

七歲及以前的人生歲月裡,如今他所看到的一個個被稱為“散修”的人族修士,是他不敢奢想的夢。

正因如此,他終於開始有意識地去思索家傳“羊皮卷”所載的佛家經典“龍象般若經”,為什麼從未造福過任何一個祖先?讓家族成為散修之家?

近些時日來,風銘已有些感悟。

自九聖創立修真大道,傳法人族,隻在三百年間造就百萬人族修真大軍,一舉攻入天鴻城,推翻天妖王朝,將天妖王庭深深埋葬在天鴻城內的青龍山山腹。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裡,何其艱難,何其困苦,人族修真文明百花齊放,閃耀萬古。

隨著諸多人族古賢歸隱,九聖立派,門戶之見取而代之,成了人族的首要矛盾。

尤為悲慘的是,人族修真文明迅速走向禁錮,層級越來越分明,門派世家分個上中下三等,除此而外的便被籠統稱為“散修”。

修真界的散修,又是形形色色,形成層級分明的鄙視鏈。掛靠強大門派外圍的散修是最高一層,次一層是與之有人脈聯係的散修,最末的是偶得機緣步入修真的散修。令人扼腕悲歎的是,這些涇渭分明的層級,將修真資源的流通掌控成一個極其精密的“漏鬥”。漏鬥口的人數最少,卻掌握著絕對的資源,掌控著話語權與支配權,而到了最末端便是雞腸子,綴著最多的人數。

最末一層的散修,全靠日複一日的奔波勞碌,換取極微薄的修煉資源,從風裡雨裡的咬牙,從飯裡茶裡的自苦,直到一顆絕不認輸的“心”像蠟燭一樣燃儘。

次末一層的散修,已經占據了某些資源渠道,如掌握著一兩個獲取固定資源的來源,能有閒暇的時光稍稍揮霍。

最上一層的散修,往往已擁有自己的一張關係網,讓人來供奉,更重要的是能與更上一層的、已然入流的修真力量搭上話。真正最活躍的、能製造事端的散修,多半集中在這一層。

不論何種散修,他們有一點與高人一等的修士公平擁有,那便是生老病死苦。

年齡從來不是修真界的絆腳石,有人二十歲以下,打遍天下無敵手,有人八十歲才恍然大悟,一夜間返老還童。任何年紀的修士,都在努力實現同一個夢——長生夢。二十歲的修士朝氣蓬勃,信心如烈火燃燒。那一百歲以上的修士,何嘗不是追尋一個長生夢,不會因年齡與姿勢而改變。

修真世界的知識最為昂貴。

有人說,人族修士的知識決定了他們所處的生存環境。

此言絕不為過。

也許,有極少數的人因為運氣成分,能到達一些孕育靈材的環境,能活著走一趟,從而大富大貴。

說到詳實處,那自是大為不同。

生於寒鴉村的人,終其一生走不出方圓百裡的地界,並非村人缺少勇氣,而是他們無法預料走出認知的環境邊界後,自己將會遇到什麼,便也連最基本的活命經驗沒有了。生於天鴻城的人,走街串巷,聽些街頭巷尾的談論,便能得到許多的知識。

就像能追隨風銘而來的散修,首先得知道風銘首倡義舉,北伐妖族。

這絕不是件容易的事。

首要是不怕死。

不論聽到的風銘是什麼樣的人,誰也不能保證自己活得通暢,不受危險。

其次是不怕苦。

哪怕他人指著前麵的一堆財富,也得自己親手去撿,喝水還容易硌牙,何況是越來越稀少的修煉資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