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子一怔,反笑道“難道你們不是這樣想的?對了,鮑師兄,當年的那屆武會,您就是敗在那件古怪的……”
“有意思嗎?”鮑長老打斷道,翻個白眼,朝掌門人認真說道,“掌門師兄,那次武會,您有事在身,沒有觀戰。但後來的諸般詳情,您是清清楚楚的。有些事,不得不防啊。”
齊禦風一臉冷峻的說道“鮑師叔,您不必過濾。依我看來,再厲害的法寶,亦不過是一件死物罷了。如果人不行,再厲害的法寶也是廢寶,成不了氣候。”
齊禦風夾槍帶棒的罵風銘中看不中用。
哪怕是平日裡在師父麵前,他沒少抱怨師父收風銘這麼一個沒用的弟子。
哪怕是風銘修煉到玉清境第七品,已顯中人之資,他仍然覺得師父浪費了一個極重要的名額。
元始門曆代的長老們收入室親傳弟子,絕不會超過十二人。實際上,很多人終其一生就收七八人罷了。
蕭鎮元沒有訓斥門下最得意的弟子,對風銘叮囑道“老七,聽你大師兄說,你正在修煉火球術、天雷咒、地震術?”
風銘壓下對齊禦風的怒火,恭敬回師父的話道“師父,正是。”
蕭鎮元沉默一會兒,道“好吧,暫時這樣。一切等武會結束後,再行定奪。”
常春子忍不住開口道“掌門師兄,風銘師侄貴為掌門的親傳弟子,還沒有……”
“師叔,不是沒人教他,而是他不配修煉本門的高階法術神通。”齊禦風又一次打斷了長老的話,“再過上二十年,師父再傳真法,根本不遲。”
臨了時,他補充一句道“他再練也是比不上白蓮師妹他們的。”
這話像一塊巨石砸進風銘的腦海,風銘隻覺得腦海中轟隆隆炸響,整個人快要崩潰。
“白蓮,還他們?”
齊禦風用最尖銳的言語,明明白白地告訴風銘,“什麼叫殘忍”。
亦即,風銘不止不如白蓮一人,而是不如一堆像白蓮的修真奇才。
風銘沉默如山,渾渾噩噩地回到小枯峰上,耳畔無限回響著“他再練也是比不上白蓮師妹他們的”。
***
原來,元始門的大羅武會,十二脈俱全時,十一脈各出五人,長門玉虛峰出九人,由此組成參加武會的核心人員六十四人。
後來,紫陽等五脈絕嗣失傳,隻剩七脈傳承,便衍化成其他六脈出四人,長門玉虛峰出八人,組成三十二人的武會人員規模。
未料,傳到第十八代掌門人蕭鎮元,剛滿執掌門戶一甲子之年,便在其他六脈的同時提議下,要求恢複到曾經的六十四人規模。即,七脈保留推薦的四人名額,其餘的三十六個名額由“海選”產生。
明眼人都瞧得出來,這是長門玉虛峰失勢的表現,是有人準備挑戰曆代掌門皆出自玉虛峰的不成文規則。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蕭鎮元為情勢所迫,不得不同意。
說到根上,無非就是用實力說話罷了。
大到一門、小到一脈,真正的實力是由一個個人組成。
話說,元始門的“大羅武會”,並非創派祖師元始仙尊所設定,而是二代掌門祖師“天塵真君”所定。
“大羅”二字並非取自“大羅天”之意,而是得自元始仙尊養的一頭名叫“大羅”的“靈獸”。
“大羅”靈獸是一頭龍虎獸,身如山嶽,氣吞山河,威猛震古爍今。
傳聞,僅是被它殺死的龍族成員,多達三百三十三頭。
修真界早已默認,元始門一脈能狂霸元始山脈的十二主峰,全靠那頭戰無不勝的大羅靈獸。
甚至,有人詆毀元始門時,譏諷地說“元始門的真正開派祖師其實是一頭妖獸。”
這話其實很有道理。
當時的修真界,所有認定大羅靈獸已然超脫了生死,成為不滅不死之身。
然而,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在元始仙尊羽化仙逝後的第三個月,它也就死在了玉虛峰後山的一處僻靜之處。
傳說,它的身軀化作了一方異世界。
剛剛新執掌門戶的天塵真君,本想悄悄壓下此事。
隻是,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其他十二脈的同門師兄弟得到消息,立即趕來,半數以上的人要求進入這方異世界,但以天塵真君為首的一波人堅決拒絕。雙方話不投機,打了起來,蕭薔之禍,很快見了血。萬不得已之下,天塵真君冒著修為過低、會隨時隕落的風險,啟動玉虛峰上的護派劍陣,方才製止這場突如其來的滅門之禍。
於是,八千餘年來的時至今日,仍是修真界的十大未解之謎——大羅秘境消失,就此發生。
天塵真君與同門師兄弟,個個道行高深、道法通玄,無一不是當世最耀眼的風雲人物,而對於在護派劍陣下神秘消失的、由大羅靈獸的屍體幻化而出來的異界,同樣是萬分不解。
此事慢慢淡去後的第六十個年頭,元始門上下終於回歸平靜。
天塵真君一時興起,為紀念同門師兄弟的那次見血爭鋒,便定下了每一甲子年舉行“大羅武會”的一項傳統。
一來促進十二脈並傳香火的人情世故,不要完全生熟了,老死不相往來。
二來促進各脈弟子互相比拚修真實力,互相砥礪,讓元始門像一棵隨時隨地需要汲取營養的參天大樹,永遠長青,而不至於在自我滿足中逐漸枯萎死去。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