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石穀一事後,常春子回歸太和殿,主持玉虛峰。
風銘回歸小枯峰,繼續過與世無爭的清修日子。
元始門上下,各得其樂,暫歸寧靜。
風銘服用自己煉製的大量靈丹後,丹田紫府中的三個太極靈胎,容納的太玄真力日益暴增,猶如山洪蓄穀。
貌似有容乃大,凶猛無比。
實際上,如果沒有合理的宣泄之法,在修煉上實是禍患深種。
就像一百斤的身體,掛載著一個百萬斤重的大肚子,表麵上嚇人,威猛異常,實際上在行家人眼裡,隻需要耐心等著自取滅亡,全然不費吹灰之力。
風銘對這種情形並不陌生,前世上的一本著名武俠巨著裡就有類似的情節。
隻不過,他的情形要複雜得多、麻煩得多,隻能借鑒思路,不能如法照搬,主要是也無可搬。
兩個月清清淨淨的修煉時光,修為自是更上一層樓,暗愁亦平添一分。
這天午時,風銘緩緩打開石門,準備曬曬太陽,看看風景,卻見常春子站在門外,像是等候多時。
風銘道“師叔有什麼吩咐,叫人傳個話就是,何勞大駕親臨。”
常春子拉著個臉,帶著怒意說道“玉虛峰的一位弟子,被人殺死在天鴻城。”
風銘麵無波瀾,也沒有說話,一副繼續聆聽的乖巧模樣。
他主事的小半年裡,不但將元始門上下鬨騰的不寧,更為遭殃的是外麵的修真勢力。
這事何其耗費心力,風銘已是門清,方覺清修的難能可貴。
他實在不願繼續參與了。
常春子吩咐道“你帶著桃木劍,前往天鴻城,務必要查清楚是那一門那一派所為。把這件事,辦的漂漂亮亮。”
“師叔,弟子修煉‘漩渦’、‘金蟬’、‘天火’、‘地震’、‘森羅’五門法術,正到關鍵時刻。”風銘道,“弟子想安靜修煉出個模樣,再下山。”
“修煉這麼多法術,乾什麼?”
常春子頗為無奈,暗生疑惑,沉聲勸說道,
“本門的法術,曆經八千餘年光陰的積攢,從五行術法到煉體神通,從低階法術到無上真法,林林總總,稱其為浩如煙海,實不為過。
這其中,有創派之初得來,有曆代祖師參悟自創,何等的繁雜,何等的艱深。
哪怕是天資再出眾、精力再旺盛的弟子,終其一生,隻能窺得冰山一角。
是以,自第十一代掌教祖師創立‘上三門、中四門’的七大真法係以來,門人弟子終其一生所修,有法統可依,基本定型。
天賦超群者,可在上三門與中四門中各修煉一道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