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春江、周健齊現在也都知道許建強的背景深厚,連市長都要賣幾分薄麵。
再一個南亭工業園建設,確實對雲社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弊。
財政再困難,在汪興民的強力主張下,黨政聯席會議還是一致同意籌資組建南亭工業園開發有限公司,立即推動工業園的上馬建設。
投資開發公司除了泛華、鎮政府各出資一百萬以及南亭村拿出五十畝的建設用地折價一百萬注入,各占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外,南亭湖果汁廠出資二十萬,承諾以優惠價格提供排汙及供電等方麵的配套服務,占有百分之十的股份——
梁朝斌卸去黨政辦主任一職,專任開發公司經理,以最快速度推動工業園的設計、建設。
泛華綜批市場運營半個月,肯定不可能繼續維持開業時的火爆人氣,但依舊要比田家營熱鬨得多。
綜批市場的購物環境不比大型商場,卻要比田家營的露天攤販舒適得多;各方麵管理規範,物美價廉,購買假冒偽劣商品也能找到地方投訴索賠。
還有一點就是泛華在取消直接的租金減免後,並沒有說直接將這部分現金收入囊中,還是如實投入到縣市媒體及各大戶外平台的廣告宣傳當中,促進零售的同時,也加強幫助入駐商戶開發城鄉批發業務。
在短時間的猶豫之後,商戶入駐的速度非但沒有減緩,還進一步加速。
截止元旦前夕,綜批市場完成入駐商戶超過兩百家,簽約商家也達到三百家,基本上在開業半個多月的時間內,就完成了原定半年的招商計劃,也順利啟動二期市場的招商工作。
三百家簽約商戶,有實力的商家不多,絕大部分都還處於積累階段,大部分商家目前還沒有自產自銷的野心,就想著踏踏實實先將零售批發業務做好,沒有精力、資本,也沒有能力兼顧太多。
不過,也有個彆商戶,在了解到南亭工業園與綜批市場關係,正加速推進建設後,流露出濃厚的興趣。
目前隻要有兩三家商戶,願意現在就著手籌備生產就足夠了,等工業園一期建成就會形成足夠強的示範作用,到時候再進行招商,就會容易得多。
這段時間宿雲生物及果汁廠加足馬力,生產及各項宣傳、促銷活動都排滿日程,張健、朱金奇、周斌、羅學嘉、張銘這些人也沒有閒著。
溪口果汁廠十一月底就成功試生產出第一瓶“嘉樂靈芝液”。
技術上確實沒有什麼門檻,僅僅是將嘉樂靈芝丸的配方稍加改變,甚至連生產線都不需要怎麼調整,產品設計開發階段,主要精力還是花費在瓶盒包裝設計上。
十二月在朱金奇努力推動下,加班加點趕在元旦前,完成四十萬盒“嘉樂靈芝汁”的備貨——溪口果汁廠雖然隻有兩條線,但機械化程度高,生產設備更密集,產能不比南亭湖果汁廠差多少。
包括設備添置、生產線改造在內,為了四十萬盒“嘉樂靈芝液”的備貨,單生產側前後就投入上千萬的資金。
當然,這些資金都是朱金奇以溪口果汁廠的名義墊付,沒有占用嘉樂科技一分錢的現金。
四十萬盒“嘉樂靈芝液”陸續進入嘉樂設於各地市場的倉庫,上千萬的貨款,也隻是作為應收賬款,記在溪口果汁廠的賬簿裡。
雖說有朱金奇相助,無償占用了溪口果汁廠上千萬的生產資金,但在過去五十多天時間裡,嘉樂科技在吸納跳槽過來的張銘、徐曉冬等員工後,銷售團隊進一步快速膨脹到三百人,這方麵的成本也是高得驚人。
宿雲生物銷售團隊擴張到四百人,前後曆時五個月,已經相當驚人了。
嘉樂的銷售團隊擴張更為迅猛。
這段時間裡,張健個人經驗是要更豐富一些,但他要負責各個環節的協調工作,銷售團隊的擴張、培訓以及前期市場的宣傳、渠道拓寬,都是張銘在負責。
張銘這時候才深深感受到什麼叫力不從心。
好在嘉樂內部對“元旦周”洋溢著美好的期待,內部雖然不可避免出現一些混亂,但大家眼睛都盯住美好的“錢景”,並沒有鬨出什麼不可開交的矛盾。
張銘也算是竭儘全力支撐下來了。
至少市場宣傳及渠道拓展的工作,看著還是有條不紊地在進行著。
有很多瑕疵跟混亂,也被視為激進擴張必然伴隨的負麵影響。
朱金奇、張健都想著等完成“元旦周”第一波收割之後,再進行調整就可以了。
宿雲生物之前為“國慶周”進行籌備,同樣也是雞飛狗跳,情形甚至更為混亂。
不僅僅張銘如此說,其他從宿雲生物跳槽過來的員工,都很肯定九月的宿雲生物,不見得比此時的嘉樂好上多少,都可以拿兵荒馬亂形容,像徐立桓、顧培軍他們當時的情緒都很焦慮。
當然,嘉樂在“元旦周”前夕同樣遭遇到資金供給緊缺的難題。
雖然四十萬盒嘉樂靈芝液的生產,資金全部由溪口果汁廠來墊,暫時沒有支付一分錢的貨款,但嘉樂之前推銷“靈芝丸”時,與藥店合作,采取的都是先鋪貨後結賬的賒銷模式,因此也不能學宿雲生物兩頭占款。
嘉樂這一階段銷售團隊的迅猛擴張、各地子公司及辦事處的設立,以及市場宣傳、各種層出不窮的促銷活動的開展,都是純投入。
在賬期結算之前,嘉樂沒有辦法從市場獲得一丁點的資金回流。
為了備戰“元旦周”,除了前期嘉樂增資擴股籌集的四百萬資金外,張健還額外托樂宥、袁桐以及梁愛珍等人的關係,從溪口鎮信用社等渠道拆借了六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