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大明的悲劇(2 / 2)

正因為有史為鑒,日後在處理與劉嬋關係的時候,諸葛亮向來都是以理服人,擺正自己的位置,沒有采取過什麼過於強硬的手段。

但張居

正能否做到這一點,就兩說了。

畢竟權勢迷人眼。

身為臣子,不把皇帝放在眼裡,不給予對方應有的尊重,事後被清算倒也說得通。

諸葛亮歎息一聲。

倘若張居正能在教育皇帝的時候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擺正自己的位置,或許大明的未來能夠有所不同。

……

【可張居正的問題也不少,太任性了,脾氣差心眼小,用人完全看自己的心情。】

【最可怕的是最後一句叫威權震主。】

【這四個字完全就把張居正和萬曆之間的矛盾給概括起來了。】

……

果然……

諸葛亮眼神一凝。

跟他想的如出一轍。

張居正是有能力,但在處理與皇帝之間的關係上,他表現出來的並不像一個卓越的**家。

這是他的失敗,也是他與萬曆皇帝悲劇的根源。

……

【這個威權震主有多誇張呢,據說有一次萬曆皇帝在上課的時候讀論語,萬曆帝把一個字給念錯了,當時在場的還有很多官員,結果張居正非常嚴厲的把小萬曆給斥責了一頓,糾正讀音。】

【這一嗓子不僅把萬曆給嚇壞了,他也把在場的大臣們給嚇壞了,你好歹是個臣子,你這麼和皇帝說話,確實是有點不把皇帝當回事了。】

【張居正不光是對萬曆這樣,對於萬曆的母親李太後其實也差不多。】

【萬曆二年,李太後捐了5萬兩,在涿州修了幾個橋。】

【這原本是件好事,但李太後有一個毛病,就是非常迷信。】

【整天是信佛信仙,到處花錢去祭拜。】

【李太後打算在涿州的橋修完之後再修一個娘娘廟,結果張居正就立馬發動工部,以及工科給事中上書,批評李太後大搞封建迷信,而且言辭還非常激烈。】

【直接給李太後懟得沒話說了。】

【結果在當年涿州的橋梁被大水給衝毀了,張居正就跟李太後說,這個橋當初沒有修好,現在被水給衝了,重修還得再花15000,可是朝廷現在錢也不夠,要不您老人家就把這錢也給包了吧。】

【李太後都無語了,我剛拿5萬去修橋不到一年,你就把橋給修塌了,什麼豆腐渣工程。】

【而且花錢也就算了,我就想修一個娘娘廟,你弄了一大堆的人上書罵我不說,還要我再出1萬五,你這不欺負老實人嗎?】

【雖然李太後最後還是把這筆錢給出了,那心裡麵肯定是不好受的。】

【所以從這些事也就能夠看得出張居正和皇帝家之間最大的問題。】

【不是說他改革惹怒了多少人,他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處理好自己和萬曆皇帝還有李太後之間的關係。】

【在明代那種皇權高度集中的時代,張居正是完全忽略了這個小孩子他本身是個皇帝。】

【而且隨著皇帝年齡不斷的增長,他對於權力的渴望也是在增長的,可是張居正竟然真的把萬曆當成了一個完全可以隨意懲罰的學生,還把李太後當成了可以隨意叫來的普通家長。】

【皇權社會之下,君臣之間無論如何都是有條紅線的。】

【可張居正天天踩著線,不把這娘倆當回事,那自然也要承受萬曆的怒火了。】

……

“過分了……過分了……”

劉備惋惜的搖了搖頭。

試想一下,自己要是在這種高壓環境的教育下,估計早就撂挑子不乾了。

由此看來,萬曆皇帝真正掌權以後,長達28年不上朝也就可以理解了。

李世民歎息一聲。

張居正是個好老師,教育學生的手段很嚴厲,但過於嚴厲,就會適得其反了。

要知道他麵前的學生首先是皇帝,其次才是學生,最後他還是一個少年。

少年人都是要麵子的。

你當著群臣的麵絲毫不給皇帝留麵子,人家不記恨你才怪。

當然了,萬曆也有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