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沒占到便宜,英·國殖民者提出要勘界談判,佤族首領在會上展示了3件東西——明代冊封佤族頭人的金印、官服,還有刻於木片的朝廷開礦批準書。】
【“英使愕然,竟無對。”】
【阿佤山歸屬,法度厘然,自古就屬華夏領土的鐵證如山。】
……
“千年之約,這就是蜀漢的浪漫嗎……”
得知此事的大唐君臣無不嘖嘖稱歎,顯
得異常興奮。
同時還有一股莫名的情緒湧向心頭。
既有對武侯人格魅力的欽佩,又有因佤族同胞信守承諾的感動。
“誓斷頭顱,不失守土之責;誓灑熱血,不作英殖之奴。”
程咬金念著這些字,不由覺得血脈噴張。
“即便跨越千年,佤族同胞依然信守承諾……”
房玄齡望著天幕上的故事,隻覺得一種難以言表的情緒湧上心頭,淚濕眼眶。
“丞相千古。”
李世民幽幽一歎,如此人物,真讓人向往之。
……
彈幕。
——看哭了,這就是蜀漢的浪漫嗎?
——丞相千古!
——我們彝族的火把節據說丞相有關,當初丞相來平叛的時候,聽說當地人都吃不上米飯,便派士兵往這裡運稻穀,但是運稻穀的人馬在森林中遭遇瘴氣,**不少士兵。
於是在丞相的帶領下,村寨的男女老少每人點起一束火把,到森林中去迎接,火把趕跑了瘴氣,也趕跑了森林裡的毒蛇猛獸。
於是每到農曆六月二十四日,人們就點燃火把,跳舞慶祝,這就是火把節的來曆之一。
——我們傣族的潑水節,傳說也與諸葛亮有關。
丞相南征來到傣族聚居地後,幫助傣族人民除貪官、建家園,還留下“想長命,水衝涼,草棚矮,住高房”的錦囊妙計。
傣族人民按照諸葛亮帽子的樣式蓋好房子,並且按照諸葛亮的叮囑經常衝涼沐浴,之後就發展成了潑水節。
每年到了潑水節晚上,傣家兒女還會燃起“孔明燈”。
——我們布依族有“孔明潭”和“孟獲坉”。
——你懂華夏通史100篇,孔子和丞相獨占一篇的含金量嗎?(哭)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去過成都武侯祠。
實際上這是一個君臣合祀的廟,民國有思雲:‘門額大書昭烈廟,世人都道武侯祠,由來名位輸功烈,丞相功高百代思’,可見武侯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昭烈廟本來是紀念劉備的,但是一千多年來,大多數人去了那裡,基本都是去對麵的武侯祠祭祀。
——丞相或許都想不到,兩千年後的今天,他又保了一次昭烈帝。
當年政·府打算修路,規劃路線要占昭烈廟,因為涉及到曆史遺跡,不少人提出反對,但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許多人不願放棄。
然而正當一群人討論的如火如荼的時候,有人說了一句武侯祠還在昭烈廟,全場頓時鴉雀無聲,最終拍板調整路線,繞過昭烈廟。
——所以大家對諸葛丞相的崇拜到了什麼地步呢?
三國演義播放到丞相即將去世的畫麵時,滿屏幕都是丞相保重。
——而時至今日,佤族人民依然尊敬著諸葛丞相,巴蜀大地還能時常看到白巾纏頭的老人,如果追問緣由的話,很多人會說是為丞相諸葛亮戴孝,還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諸葛山“、”孔明山“等多個地名。
——武侯以一己之力,把諸葛這個姓氏帶到一個新的高度。
彆人都是小李小王,到你成了小諸葛,就是一種肯定,就算你給自己取名叫諸葛蠢驢,旁人也會覺得你大智若愚。
——因為劉備墓在武侯祠,所以劉備墓一直沒被盜過。
——劉備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的榮譽和苦難都是他命中注定,但丞相明明有很多選擇,偏偏選擇了最難的一條,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用人力向天爭一絲變數。
……
漢初。
宴會上,劉邦收起臉上輕浮的笑容,起身望著蜀中之地遙遙一敬。
……
東漢末年。
得知自己居然與主公共享一個祠,諸葛亮頓時有些惶恐:“主公,非孔明僭越,此事絕非亮本意。”
“軍師……”劉備拉著諸葛亮的手,搖了搖道:“這些都是小事,身後之事,管他作甚!”
“況且沒有軍師,備豈能有今日,你我君臣,本就一體,備得知此事,開心還來不及呢。”
劉備說的很動情。
這些身後事,他才不在意。
再說這些哪能比君臣和睦,流芳百世來的重要呢?
……
曹操默默無言。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用人力向天爭一絲變數。
諸葛孔明,真是一個可敬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