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出悲痛的表情。
於謙啊,是自己害了他。
倘若自己早點發現自己
那混賬哥哥的陰謀,何至於讓於謙蒙冤而死?
不過好在。
如今天幕將朱祁鎮的惡行公之於眾。
算是幫於謙還了一個公道。
“列祖列宗在上,你們就好好看看!這朱祁鎮是多麼不堪!”
朱祁鈺用儘全身的力氣朝天呼喊!
與此同時。
天幕之上,也開始播放於謙的一生。
……
【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於謙出生於杭州錢塘縣。】
【他從小便敬佩文天祥的氣節,如此浩然正氣的民族英雄,也是於謙一生仰慕的對象。】
【於氏家族世代為官,他的父親為人正直,品德高尚,一生常念宋文丞相死極忠烈,在家中恭敬的供奉著文天祥的遺像,比供奉自己的祖先還要虔誠。】
【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民族英雄的熱血豪情,也在小小於謙的心中驟然升騰。】
【他感佩諸葛亮鞠躬儘瘁,死而後已的報國精神。】
【景仰文天祥威武不屈,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從小樹立了為國為民,舍身取義的價值觀,這將是他踐行一生的準則。】
【十七歲那年,他寫下: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於謙為國為民,鞠躬儘瘁的真實寫照。】
……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劉備讀著這句詩,仿佛看到一位鐵骨錚錚,廉潔愛民的清官站在自己麵前。
“倘若世間能多一些像於謙一樣的官吏,大漢江山何至於崩潰於此。”
劉備不由想起當初三弟怒鞭督郵時的場景。
若是天底下的貪官汙吏能少一些,好好的朝廷又怎麼會變成這樣?
為什麼這世間的貪官汙吏那麼多呢?
天下汙濁,清明反倒成了異類,真是諷刺。
不過……
劉備看向身邊一臉欽佩的望著天幕的諸葛亮。
或許,正是因為天下汙濁不堪,才需要自己和丞相這樣的人來掃平不公,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吧!
“於謙真乃人臣楷模也。”
此時,諸葛亮也感慨道:
“此人身居高位,卻清廉自守,不為權貴所動,實乃難得之良臣。”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之誌,更是令人欽佩。”
“吾雖身處亂世,亦知後世人間有此等忠義之士,實為天下之大幸,身心甚慰。”
得知後世名臣效仿自己鞠躬儘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心中感慨萬千。
為後世能有像於謙這樣的有誌之士感到欣慰。
也為自己的事跡能激勵到後世之人感到開心。
……
【永樂十九年,24歲的於謙進京參加會試,出類拔萃的文章,得到了主考官楊士奇的讚賞,奪得了會試第一。】
【但在隨後的殿試中,他感歎民生之艱,直言不諱地指出社會弊端,提出政革主張,批評當政者的治國之勢,被驕傲霸氣的明成祖朱棣所厭惡,隻取得了進士的倒數名次。】
【但於謙滿不在乎。】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他認為,這正是他下基層曆練的絕佳機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一身正氣的於謙為官廉潔乾練,因雪冤囚數百,被百姓奉為於青天。】
【政績卓越的他,受到了宣宗朱瞻基的賞識,並在禦駕親征平叛漢王謀反時,帶於謙一同前往。】
【漢王出降後,於謙口述其罪,聲色俱厲,令其戰栗不止,匍匐服罪。】
【宣宗知其有大才,在山西河南出現災荒之際,於宣德五年,破格提拔於謙為正三品兵部右侍郎,出任山西河南兩省巡撫。】
【到任後於謙輕車簡從,日行夜宿,朝在太行南,暮在太行北,走遍所轄區域,求通民情,堅決杜絕明知遭災欠收,卻仍讓百姓負擔賦稅的欺世盜名行為。】
【18年來兢兢業業,不知救了多少百姓,平了多少災情。】
【他的母親和妻子在京城相繼去世,在外任職的他,甚至沒能見親人最後一麵。】
【他居不求安逸,每每進京述職,從不給上級行禮賄賂。】
【職滿回京時,隻帶走破衣數件,書籍若乾。】
……
大明時期。
洪武年間。
“好!好!好啊!”
朱元璋看到自己大明竟出了這樣的臣子,連道三聲好!
整個人激動的在大殿中來回踱步。
“來人啊,派人去杭州錢塘縣,去找於謙的家族,咱要提拔這於謙的父親做大官!”
“咱要好好感謝他給咱大明生了個救世功臣!”
老朱笑嗬嗬的,滿臉都是笑容。
老朱恨**貪官汙吏,對於清官,那可是求之不得。
但清官,實在
太少了。
也太難分辨了!
你永遠不清楚一個人清廉的外表下,究竟是真清廉,還是像趙德漢那樣,表麵上清廉,實際上在小屋裡偷偷摸摸藏著幾個小目標!
因此。
得知於謙,以及於謙父親的為人後。
老朱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