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關羽欲收麒麟兒為義子,悲情人物冠軍(2 / 2)

大漢,高祖時期。

“國恒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

看到蜀漢最終滅亡的劉邦搖頭一歎。

“此乃天不祚漢,非諸

葛薑維才不逮乎。”

“是我大漢氣數已儘,這薑維,一非漢臣,二非宗親,為了匡扶漢室做到這個份上,值得敬重。”

說罷,他搖搖晃晃的緩緩起身。

望著下方群臣,高舉酒杯。

“朕提議,咱們都為那後世英雄,為那薑維,敬上一杯!”

群臣紛紛坐直身體。

“敬薑維!”

“敬諸葛亮!”

“敬劉玄德!”

“敬我大漢四百年基業!”

“敬天下!”

“敬後世鐵血兒孫!”

……

漢武帝時期。

劉徹也歎息道:“可惜了。”

“先有劉秀,後有劉備,我大漢宗親並非後繼無人,如果劉備真能匡扶漢室,我大漢在天下人心中必然能成為正統!”

天子本就是上天的兒子。

先有劉秀,後有劉備。

如果漢室江山真能在劉備手中再次複興。

然後所有人就會發現,天下不管怎麼動蕩,皇位都會回到劉家手中,大漢的神聖地位將無法代替。

大漢或許這能做到萬世一係。

未來不管天下怎麼折騰,龍椅上的人,永遠姓劉。

將來司馬家的晉朝也不會出現,五胡亂華這種慘劇也不會再發生,厚重的史書上也能少一些苦難。

但很可惜。

儘管有才之士前赴後繼,大漢最終還是沒能再現昔日榮光。

……

大唐。

李世民露出讚歎的目光。

“蜀國人口不足百萬,帶甲之士不過十萬,這麼少的人口,卻一再堅持北伐,可想而知有多艱難,遇到的阻力有多大。”

“可薑維為了完成武侯遺誌,硬是頂住了所有壓力,十一次率軍北伐,即便最後劉禪投降,他依舊沒有放棄。”

“先假意投降,後聯合鐘會、鄧艾謀反,大勢已去還想著光複漢室,薑伯約這輩子,無愧諸葛武侯的知遇之恩。”

“壯哉薑維,壯哉蜀漢,真是令人向往之。”

李世民動情的說著。

“雖然並非鬱鬱不得誌,但一生都在矢誌北伐,最後為國身死,無愧於悲情人物。”

臨死的那一刻,薑維依舊在謀劃著蜀國的光複大業,隻可惜,最後沒有成功。

他的最後一計,也被後人稱之為一計害三賢。

“這樣的人物,若是為曹魏效力,或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不過那樣的話,薑維也就不是薑維了。”

李世民遺憾道,蜀國的國力還是太薄弱了,根本沒法讓薑維發揮才能。

而且劉禪確實說不上是一個多麼英明的君主,比起他的父親劉備,以及曹魏後續的兩個皇帝都有不少的差距。

若是自己做這蜀漢之主,能否一統天下呢?

受先前的劉禪與趙構互換的影響。

李世民不禁遐想起來。

……

大明。

永樂時期。

“薑維這個人,雖是魏將,卻忠心耿耿,其之忠孝,鐘會、鄧艾豈能與他相比。”

朱棣惋惜道:“真是可惜了,迫於時勢,最後一計沒有成功。”

另一邊,太子府。

朱高熾也在不停的念叨。

“頻繁的發動戰爭,連年出師,勞民傷財,不夠明智果決……”

朱胖胖對於自家老爹連年征戰本就頗有怨言,此刻聯想到陳壽在三國誌上對薑維的評價,不由感同身受。

朱瞻基聽不得自家老爹這麼念叨,無語道:“爹,你有什麼想說的去找爺爺說啊,在兒子我麵前瞎扯什麼。”

“再說了,蜀漢就一州之地,怎麼和占據半壁江山的曹魏耗?”

“不按照武侯留下的方法以攻代守,等到曹魏騰出手來,蜀國哪有一戰之力。”

朱瞻基反駁道。

“你小子,還學會頂嘴了。”朱高熾不悅道:“老子曾經說過:‘治理大國就像烹製小魚一樣’,需要謹慎細致。”

“蜀漢就一州之地,頻繁發動戰爭怎麼能行,勞民傷財,還沒什麼效果,這才導致了最後失敗和身亡,我說的有什麼不對的嗎?”

“懶得跟你扯,錯又不在薑維,那是武侯定下的策略,蜀漢滅亡的時候,是蜀後主聽信奸臣所言,沒提前做好準備,最後率先投降的也是他。”

朱瞻基反駁道:“即便大勢已去,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