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太公的角度,家裡多個男孩,等於多個勞動力,不虧的嘛。
賈璉首次退出所謂的實學,擺出一副開山祖師的姿態,影響的不僅僅是京城,而是整個大周帝國的學術界。
學術界從明朝中後期開始,各種學說就很多。理學就不說了,目前還是官方的顯學,心學的影響力很大,王陽明被稱為聖人的。心學又分了很多派,把精致利己玩到極致的泰州學派,還有事功派,甚至還有李贄這種在當時被看做離經叛道的主。
如果是正常的曆史呢,清朝入關後,刀架在脖子上,敢於反抗的都殺了,剩下的都是奴才。
這個時空的大周,雖然依舊選擇了理學為顯學,依舊推朱熹為半聖,但對於其他學派,並沒有太大的限製,隻要不造反都好說的。
民間亂七八糟的學派有點多,真正有影響力的,還是理學正宗,王氏心學。青雲書院和事功派這一類,其實不算是學問,而是政治立場。
像什麼泰州學派,一度還算有影響力,後來被本朝太祖打擊了一句:皆利己小人。
從此一落千丈。
賈璉的賈氏實學,在諸多民間學派看來,這就不是離經叛道了,這是倒反天罡。
什麼實用之學,學以致用。什麼研究天地萬物的道理,看把你能的。今天你敢開宗立派,明天就敢惦記進科舉,後天就敢在儒學的頭上拉屎。
這個絕對不能忍,一定要出重拳,狠狠的打擊。
京城的其他報紙開啟了衝鋒陷陣,上來就是“聖人門下叛徒”的帽子。也有高喊“欺師滅祖”,要人人得誅之的。
如果看他們寫的文章,怕是賈璉明天就該拉到午門斬首示眾了,以謝天下了。實際上也就是報紙上叫的凶,官場表示情緒穩定,冷眼旁觀。
從京城開始,該事件的影響力沿著運河快速南下,進入兩江這個文華薈萃之地後,才算是真正的引爆了一顆大雷。
賈氏實學的說法,真就是激怒了江東鼠輩們。
就是,你憑什麼啊?江南富庶之地,多少書香門第,多少累世簪纓,你個勳貴出身的賈璉,憑什麼敢開宗立派?
各種喊打喊殺的聲音,從江南開始,向北蔓延。
但是話怎麼說呢,有反對的,就一定有支持的。
大周的學術環境還算寬容,你既然反對,請拿出論據來。
這麼說吧,一些現在得誌的所謂文壇領袖,自然是要對賈璉喊打喊殺的。但是很多不得誌的文人呢,一看,哎喲,這個是新玩意,可以搞!
然後為了點曝光度,主動跳出來跟得誌者對線。你說賈璉該死就該死,還要官府乾啥?還要朝廷乾啥?
總之事情鬨的很大,賈璉的學堂還在籌備狀態,從金陵到京師的運河沿線,先吵翻天了。
其他交通不便的地方呢,吵起來要晚一點,比如湖廣,自然是從兩江沿著長江趕過去。
像山西、陝西這些省份,學術界沒啥影響力,當然也會吵,動靜不大。
京城的報紙上,賈璉以《民生報》為陣地,開始跟一些文人對線。
賈大人這一次可謂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不用小號了,直接上真名。
【什麼儒門叛徒,明明是後來人曲解了聖人的意思,請問賈氏實學的主張,是否合理合法?倒是某些人,曲解聖人關於禮的理解,搞出所謂垂拱而治,奔著虛君而去,這才是大逆不道,該殺!】
【格物致知的正確含義,儘在實學,通過觀察實驗,找到事物的原理,何錯之有?】
【六經注我,我注六經。嗬嗬!聖人之言被後人歪曲的還少麼?西漢楊朱之學,就是典範。東漢還有閱閥,壟斷學問。對彆人喊打喊殺的結果,就是被外來的和尚殺的潰不成軍。二程朱陸,重振儒學,後人卻不爭氣,就出了個王陽明。做學問的不能與時俱進,遲早被淘汰,不是被賈某淘汰,就是沒新的外來和尚淘汰。醒醒吧,天下人!世界很大,學問很多,要兼修並蓄,博采百家之長,常出常新。】
【問題我提出的,誰能給出正確答案,解釋不清楚就要喊打喊殺,請問賈某犯了哪條法律?今天做學問不如彆人就誣告的人都是法盲,誣告是要反坐的,現在彆看你跳的歡,小心將來拉清單!】
總而言之,賈璉是絕對不承認【儒門叛徒】這個外號的,不但不承認,反而倒打一耙。
賈璉的目的非常明確,通過辯論,先把名聲打出去。接受不接受的,先放一邊。
關鍵有個問題很要命,就是理科的內容,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完全不存在模糊的邊界!
同樣一篇文章,有人叫好,有人臭罵。但是一千克的水,你總不能說他是半斤吧?
還有一個關鍵點,賈璉搞有獎征答出的題目,全是摸得到看得著的,身邊隨時可見的事情。
這個在民間的反響就很好,好些普通人家的孩子,拿著報紙剪下來,回答問題就算不對,隻要沾邊了,也有機會中獎的嘛。
所以,彆看文化圈的人叫喊的嗓門很大,在市井之間,真的沒啥影響,報紙都賣不出去幾份。
反過來呢,賈璉不是在宣傳造反的言論,官方也無法給賈璉定罪。民間一些讀書人,智商不差的,都能看出來,賈璉說的東西是真的有道理,是說得通的。比如水的三種形態,這就是確實存在的。那麼,賈璉關於三種形態的溫度說,就是能站得住腳的。
結冰的水為零度,沸騰的水為一百度,沒毛病。
還有就是各種實驗,兩個重量不同的球,居然同時落地。這個就很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