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資啊,誰反對就是天下官員的公敵。
孔照為首,群臣統一回答:“臣無異議。”賈璉落在最後,也跟著來了一句。
就在賈璉認為“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即將降臨時,承輝帝又來一句:“有一事,朕思之良久,特與諸卿議一議。”
承輝帝停頓一下,見群臣情緒穩定的等待下文,拋出重磅炸彈:“朕見諸位閣老辛苦,有心增加內閣任務,暫定增二人,諸卿回去商議,月底前上奏表明態度即可。”群臣陷入了懵逼狀態,怎麼一點風聲都沒有,如此的突然呢?
承輝帝明顯不給大家現場爭論的機會,直接道;“就照樣吧,朕乏了,先走一步。”
然後皇帝就走了,賈璉總算知道今天為何要來了,立刻從袖口掏瓜子,可惜掏了個空。
皇帝一走,群臣立刻炸窩了。三三兩兩的一陣互相交流,嗡嗡嗡的聲音在大殿內回蕩。
賈璉看著都覺得興奮,站在一邊仔細的打量每個大臣的表情。
首先是現有的內閣五個大臣,臉色是一個比一個難看。彆看隻是加兩個人,原來的閣臣話語權自然被稀釋了。
其次就是兩位尚書,新任戶部尚書寧克激動的微微顫抖,袖子裡的拳頭緊握,又不敢振臂歡呼,生怕被群毆。還有就是一向沒啥存在感的刑部尚書了。腦海裡就一句話,不會吧,不會吧,不會吧,我也能有今天?
從現在開始,任何人反對內閣擴員,就是王某人的死敵。
內閣從五個人擴充為七人,原則上首輔之外,每個閣老管一個部,朝廷有六部,不正好坑分完了麼?
彆的部門可不這麼想,比如說督察院的林如海,蛐蛐刑部,也敢與督察院爭輝?看看,沙煲大的,不對,是督察院的喉舌群。
有瓜可吃的賈璉非常興奮的東張西望,就想看看眾生相的時候,卻被人一把抓住手腕拉走了。
賈璉一臉的不爽,看清楚是林如海時,隻好跟著一起往外走。
無人處,林如海才忍不住問:“事先怎麼一點風聲都沒有,你知道點啥?”
即便是林如海,這個事情賈璉也不能說真話,趕緊搖頭:“總憲大人可真看的起下官,這事問下官等於問道於盲。”
林如海不是很相信的看著,你不知道,不知道怎麼皇帝會讓你列席旁聽?
賈璉麵對這眼神,隻好用清澈愚蠢的眼神回應,你看,我像事先能知道的人麼?
濃眉大眼的林如海突然收起嚴肅,微微一笑:“自家人,何必那麼客氣?”
賈璉一本正經的回答:“工作的時候稱職務!”
林如海強行壓製打他一頓的心思道:“下班後,去我家見麵詳談。”
林如海匆匆去了,其他官員也陸續各歸其位,但今天兩件消息,引起的轟動卻不是其他事情能蓋住熱度的。
加奉一事,基層小官員歡欣鼓舞,京城大,居之不易。加奉之後,彆的不說,家裡老婆孩子的吃穿方麵能有提高的空間。
你說什麼?買房子?京城的房價你心裡能沒點數?這是基層官員能想的事情?安心的租房子住啊!
內閣加人的事情,對於底層官員的影響不大,議論歸議論,但也僅僅是議論。現階段,還需要各位官員尚書,說明利害。
很自然的就分成了兩個陣營,一邊是支持增補,一方麵是反對增補。
彆說什麼皇帝丟一塊骨頭,群臣如同惡狗一樣爭搶的屁話,哪怕知道事情的真相就是如此,皇帝就是在分化群臣,一時半會的大家也沒啥團結的心思了,先爭下內閣大臣的位子再說,先確定了增補人員,再決定怎麼爭搶。
現有的五個內閣大臣不約而同的到了孔照處開小會。其實孔照是很不願意看見這時候發生這個事情的。
但話怎麼說呢?大家都習慣了,有大事情先到這裡開小會。這是首輔權力象征的一部分。
話怎麼說的,你既然享受了首輔的權力,就必須出麵為內閣其他成員的權力說話。否則,今後還怎麼調節內閣,統一話語權?
這麼說吧,彆看內閣成員之間互相看不上,沒少內鬥,這種事情大家肯定要團結一致的。
同樣的,隻要以內閣大臣的身份站出來反對,就一定會得罪其他人,尤其是有機會進入內閣的人。
所以大家必須商議一個對策,從各種角度來闡述,做臣子的感謝陛下體諒的苦心,但,微臣其實不苦,可以更累一點啊。不就是事多麼,可以加班的。孔照作為內閣的象征,必須顯得很有耐心的聽大家把話說出來。
反過來,林如海剛回到督察院,刑部尚書王大人找來了,沒錯,寧克沒來。
寧克不想入閣麼?當然是想的,但是他天生不足啊。
你才當幾天的尚書,就你想入閣?
所以呢,寧克直接回到了辦公室,除了公事之外,一律不見客。
這個時候,天大的誘惑都要忍著。現在皇帝隻是讓大家商議,還有很多流程要走,群臣上奏後,皇帝還要根據奏折的內容,決定是否增補。
很明顯,群臣看到了一個信號,皇帝對這屆內閣是有不滿情緒的。
這麼說吧,或許內閣對皇帝是比較配合的,但在執行的過程中,拖延,搞事,讓你無法落實,或者落實後變形,這都是文官對付皇帝的招數。
內閣方麵很快達成了共識,大方向是反對,具體的手法就是先拖一陣,以拖待變。其次,如果拖不下去了,非要表態,上奏的時候拿曆史說事。什麼即便盛唐的群相製度,也存在諸多缺陷,後來的宋朝如何,明朝如何,人多了不方便集權的。
林如海和王尚書的交談,倒是沒達成啥共識,兩人是競爭對手,一番客氣後,說了點沒意思的閒話,各自散去不提。
都不想當出頭鳥,都想吃現成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