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叔這歲數大了,還是喜歡享受,洗完澡之後,美美的蒸了一會桑拿,陳象又叫了一壺好茶,我們舒舒服服的圍坐在一起,準備聽馬叔小課堂開講。
馬叔倒也沒急,喝了幾杯香茶,才搖頭晃腦地講述起來。
他先是對我們說,龍脈自古便被視為中華文明的象征,在風水學上來講,整個華夏大地,就是由許多龍脈連接起來的,無論是山川、平地、河流,許多地方都有龍脈的痕跡。
其中山脈便是龍的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發,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變化,都和龍近似,自古以來,龍善變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隱能現,能飛能潛。
而且,華夏大地的龍脈又分為水龍和土龍。
古時候,中國共有五條水龍,最大的兩條就是黃河和長江。
另外還有汾河水,出於太原。
江南水,處於皖南徽州一帶。
還有一條就是洛水,出於陝西西安。
而土龍,也就是山川,傳說天下有小龍無數,但最大的共有三條,稱為北龍,中龍,南龍。
天下萬山萬脈,皆發於龍脈祖庭昆侖山,因此昆侖山又被稱為“萬龍之祖”。
這三大龍脈中的北龍,乃是從昆侖山出發,一路向北,穿越祁連山、賀蘭山、陰山,直至大興安嶺山脈與長白山脈。它沿著黃河,經過青海、甘肅、山西、河北等地,最終延伸至朝鮮半島入海。
中龍的起點同樣在昆侖山,但走向向東,經過秦嶺、大彆山,通過黃河、長江之間的地區,包括四川、陝西、河北、湖北、安徽、山東,到達渤海一帶入海。
南龍從昆侖山出發後,一路向西藏、雲南、貴州,湖南,江西,經過橫斷山脈,最終在兩廣到福建入海。
這些龍脈,或者氣勢雄壯,或者輕靈俊秀,承載著中華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蘊,所經之地曆朝曆代英才輩出。
而廣西這個地方,屬於雲貴高原的延伸,從理論上來說也是源於昆侖山,也有著幾大龍脈,過去也曾經出過不少狀元、宰相,以及文臣武將,封疆大吏,包括太平天國,也是廣西出來的。
聽了馬叔的講述,我若有所思,問道:“如此說來,咱們東北的龍脈,也是源自昆侖山?”
馬叔搖搖頭:“東北的龍脈比較特殊,主流說法是源自長白山,但廣西這邊的龍脈,雖然說是源自昆侖山的,實際上也有自己的體係,一部分沿廣東入海,一部分沿北部灣入海。”
馬叔停頓了下,又繼續說道:“所以,我們這次來到北海,還有一個特殊的任務。那就是……解救這些被困住的龍靈,讓他們順利歸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