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三路諸侯原本不足為懼,但是陶謙得到吳起、蒙恬兩位大才,孫堅身邊有孫臏、章邯,劉表得到曹參、鄧禹的相助,就不得不讓本王重視起來。”
“原本還不好說,但是我們這些人集體來到這個時代後,我敢肯定長沙太守孫堅、徐州牧陶謙絕對不會對大漢王朝死心塌地,甚至生有異心也未可知。
而荊州刺史劉表則不好判斷。”範增言之鑿鑿的說道。
“亞父此話何解,能否詳細說明?”項羽虛心請教道。
“孫臏、章邯、吳起、蒙恬四人皆非漢人,他們對於劉季老兒建立的大漢王朝可沒有一丁點歸屬感,必定不可能守護風雨飄搖中的漢王朝。
甚至蒙恬、章邯皆是嬴政時期的名將,而劉季建立的漢朝是基於秦朝的基礎上,雖然秦國的滅亡主要是因為項王。
但不可否認的是,蒙恬、章邯身為秦將,絕對不會忠於如今的漢王朝。
而孫臏、吳起皆是智謀超群之輩,如今已經是大爭之世,他們定然有自己的謀劃。
孫堅沒有朝廷的旨意帶兵進入鬱林郡,吳起在徐州改革變法,與大漢的法律、政策背道而馳,足以說明他們內心早已經有不臣之心。
至於劉表,他是漢室宗親,因為其身份原因很難看透,可以想象到的是,他們內心並不忠於劉姓皇族一脈,卻忠於整個大漢王朝。
這說起來有些拗口,但是事情卻非常簡單。
當年景帝時期發生了七國之亂後,劉姓皇族對於宗親諸侯王非常的警惕與猜忌。推恩令的頒布後,諸侯國被越分越小,甚至許多諸侯王的封國後裔最終消失在曆史的塵埃之中。
這讓宗親諸侯王們不在信任劉姓皇族。益州的劉璋父子就是如此,他們寧願躲在偏遠的巴蜀地區,也不在與朝廷聯係。
北方的並州刺史劉玄德,甚至一度淪落為與母親織席販履,生活非常困苦。
若非亂世來臨,他聚集鄉勇剿匪,在和平時期,他恐怕永無出頭之日。
所以他們對於劉姓皇族並沒有多少忠心。
一旦劉姓皇族有難,他們隻會拍手稱快,皇族一脈被人所滅,他們甚至都有成為帝王的機會。
這是有前車之鑒的,光武帝當年複國莫不是如此。
這也是當年董卓廢帝後,無論是朝臣還是世家大族組成的關東聯盟,真正參與討伐董卓的漢室宗親,也隻有兗州刺史劉岱一人而已。”範增胸有成竹的說道。
“既然如此,看來本王回江東坐鎮了,否則真要被他們看出江東的虛實,趁機進攻三郡之地,造成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民心瞬間土崩瓦解,則得不償失。”項羽思索片刻後,立刻作出了抉擇。
“有項王坐鎮江東,即使吳起、孫臏等人恐怕也不敢輕易撓您的虎須,率軍進犯江東。隻是龍且已經不再嶺南,項王在返回江東,南海郡到底安排何人鎮守?
交趾刺史士燮雖然武略不足,但是孫堅已經率軍南下進入鬱林郡,不可不防啊!”範增心中對於孫臏這種兵權謀家非常的忌憚。
“無妨,朱桓剛毅勇烈,董襲赤膽忠心,有他們兩人鎮守南海郡,我們無須擔憂。”項羽信心十足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