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奇跡般的在虞國的墓地附近生活了下來,時不時的會飛到虞國的墓上哀鳴。
後人將這樣神奇的事情稱之為“雙雁送歸”。
不過,此時的虞國卻非常的擔心。北方不斷有縣城陷落的消息傳來,南方有許多占人開始聚眾鬨事,驅趕漢人的官吏。
他有治理地方的大才,也曾經在與林邑國發生衝突之時,帶領大軍在邊境與敵人對陣。
但是如今夜郎國舉國之力數萬大軍南下,他即使聚攏整個日南郡的兵力,也不過三千餘人,又如何能與敵軍相抗呢?
按理說,作為大漢最南方的郡,不應該隻有如此規模的軍隊鎮守邊疆。
虞國曾經數次向交趾刺史上書,全部被對方回絕,理由竟然是朝廷給予的資金有限,無法大規模招募士兵鎮守邊疆。
虞國也曾經直接想繞過交趾刺史,上書大漢朝廷,但都如泥牛入海,了無音訊。
這種事情不是被交趾刺史士燮派人攔截了,就是朝廷完全不想管理或是沒有能力處理日南郡的這些事情。
畢竟隻要擴大軍隊的編製,每年的軍餉都是一大筆開銷。彆說南方的嶺南地區了,連當初幽州的軍費開銷,每年都是依靠冀州、青州的賦稅。
而嶺南這些年基本都是依靠交趾刺史士燮的自產自銷,所以士燮不可能讓日南郡擴大軍隊的規模,因為他也支撐不起龐大的軍費開銷。
否則隻能加重賦稅,如此一來,必然打破嶺南地區數十年來的平衡,百姓也會怨聲載道。
而且這些年在士燮看來,日南郡的威脅明顯是內部大於外部。
附近的林邑國、扶南國、真臘國無論是與大漢王朝交好,還是震恐於漢王朝的實力,不敢侵犯大漢的邊疆。
至少數十年來,南疆的邊疆很少發生外族入侵的局麵,反而是各郡治下的其他族民多次發生叛亂。
所以隻需要足夠的兵力鎮壓內部的叛亂即可,無需擴大軍隊的規模,增加整個嶺南地區的負擔。
日南郡郡丞見到太守虞國沉默不語,不禁試探的問道:“太守大人,夜郎國的大軍連破日南郡北部數座縣城,距離我們西卷縣已經不遠了。
而南方的占人得到夜郎國進入日南郡的消息後,已經在南方數座縣城開始聚眾鬨事,盧榮縣的占人甚至驅趕了我們漢人的官吏,占領了整個縣城。
我們需要早做打算啊!”
虞國放下手中的案牘,長歎一聲的問道:“以郡丞的意思,我們當如何是好?”
“賊寇勢大,以我們日南郡的兵力極難相抗,況且九真郡已經丟失大半,交趾的援軍也無法前來救援,我們日南郡已經成為遺棄之地。
現在當務之急,我們還是儘早離開這是非之地為妙!”郡丞立刻獻計道。
“朝廷封我為日南郡太守,我有守土的責任,如今臨危逃難,有何麵目去見嶺南的父老鄉親?”虞國望向了在自己府外飛翔的兩隻大雁,目光柔和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