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郭憲收集過李牧的資料,了解過李牧的為人,對方絕不是小肚雞腸之人。
他自告奮勇而去,除了想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看看能否在李牧將軍麾下謀得一官半職。
原本武威郡以南算是他們這些地方豪族說了算,一旦被李牧率軍占領,在涼州刺史馬騰的治下,他們這些豪族也會慢慢成為附庸。
輕則依靠家族的資產還能成為一方豪強,如果自己族中的一些臟心事被舉報,很可能麵臨抄家的風險,畢竟失去權力,就相當於任人魚肉。
他們武威郭氏與那些依靠錢糧土地起家的商人家族不同,他們的先祖是西漢開國功臣,被漢高帝封為阿陵侯的郭亭,是依靠軍功起家的。
他們武威郭氏這些年很少進入官場,主要也和涼州本地的實際情況有關。
因為這百餘年來,涼州的羌亂就沒有消停過。加上大漢任命的刺史大多腐敗和不作為,他們本地的豪族不願意參與到地方管理體係之中。
涼州百姓從未停止抱怨過,還起義過多次,他們為了不讓家族在本地的聲望下降,是不敢讓家族子弟進入其中的。
大漢這些年為什麼能將北邊的匈奴打到西遷,卻無法徹底解決實力更弱小、無法統一的羌人,根本原因還是地理環境。
羌人背靠的是青藏高原,雖然麵對大漢的軍隊屢戰屢敗,但是失敗後,能迅速躲進青藏高原之中。
自古以來,高原作戰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就算到了兩千後的熱武器時代,同樣如此,何況還是兩千年前的冷兵器時代。
糧食運輸就不說多難了,光是長距離行軍以及呼吸,在那個全民營養不良的時代,就是一件可能要人命的事情。
在全世界的古代史上,能在高原作戰並取得驚人戰績後,一隻手都能數得過來。
北非古國迦太基統帥漢尼拔,他生長的時代正逢古羅馬帝國的崛起。
他奇跡般的率領軍隊從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北部,並多次以少勝多重創古羅馬帝國的軍隊,其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被譽為“西方戰略之父”。
他是西方曆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一,可事實上,漢尼拔那時帶領的軍隊跨越山峰最高處,海拔還沒到三千米。
而大漢的軍隊想要徹底解決羌人,不得不登上平均海拔超過四千米的青藏高原,那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就算武廟十哲齊聚,恐怕也隻能望山興歎。
如今馬騰任用張既等人治理郡縣,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而李牧用兵如神,相當於有了一層武力保護傘,郭憲看到了涼州崛起的希望。
所以他想先武威豪族一步得到李牧等人的信賴,從而在涼州的官場占得先機。
“哈哈,好,郭賢弟一直在我們本地豪族內被稱為智囊,何況你一直認為當支援大漢的軍隊,有你前去,必定馬到成功。”段誌強見到其他人並沒有異議,長籲一口氣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