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步弩克騎,軍神再現!(1 / 2)

話音剛落,就聽到西方、北方傳來喊殺聲,馬超與龐德各自率領一支騎兵,與南方的李牧大軍形成三麵合圍之勢。

副將見此情景,慌忙說道:“此乃漢軍的誘敵之計,如今西、南、北三麵皆有敵人,我們不如率軍向東而去。這就是漢人說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蠢貨!我們奔襲而來,既沒有攜帶多少食物,更沒有可飲用的水。

東方可是茫茫大漠,我們逃入進去,純粹是找死,不如向前拚死一戰,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如果能衝垮對麵的步軍防線,就能憑借對方的有利地形抵擋後麵的漢軍騎兵團。”獨孤猛說完後,立刻下令前軍向李牧統領的步兵團殺去。

李牧麾下的前排步卒見到敵軍騎兵奮勇衝來,皆毫無懼色,他們將高舉的盾牌放下後,半蹲下並將盾牌擋在身前,身後是一排排弩兵對準奔襲的匈奴騎兵。

在一聲“放箭”的命令後,無數箭矢紛紛射向奔襲而來的匈奴騎兵,前排的敵軍紛紛中箭倒地。

沒有被射中的匈奴騎兵在對方重甲步兵結成的陣型下,也完全突破不了。

第一輪激射後,匈奴前軍騎兵或死或傷三千餘人,這就是李牧專門設計的重型步兵加弩兵對匈奴騎兵的克製戰術。

由於這個時代匈奴人的冶鐵技術十分落後,還不能打造出弓弩無法穿透的重甲騎兵,加上大漢的冶鐵技術日趨成熟,李牧打造出了防禦力驚人的重甲步兵。

雖然因為資金原因,才打造出不過區區三百餘套,但是也足夠此次戰鬥所用了。

李牧麾下的步卒隻有最前排的穿起了重甲,不過因為黑夜的原因,即使對麵高舉火把,還是無法看清重甲步兵的數量。

在對方看來,漢軍的步卒應當全部都身穿重甲,防禦力驚人,如何突破得了?

“將軍,這可如何是好?漢軍不知如何打造出了這麼多的重甲步兵,我們每次想趁敵軍弩兵射完箭的空隙衝上去,皆被擋了回來,完全無法衝散敵軍的步軍方陣!”副將如熱鍋上的螞蟻,心急如焚的說道。

李牧此次作戰中為什麼用的是弩兵不是弓兵?

弩兵與弓兵相比各有優劣。

優勢在於:

其一,弩兵的單發攻擊力強,對敵人造成的傷害遠大於弓兵。

其二,弩兵可以無限時的瞄準敵人,這樣在近距離射擊時命中率更好。弓兵瞄準敵人則需要拉弓搭箭,時間一長,手臂肯定受不了。

而劣勢也有不少:

其一,弩兵的射程更短,遠距離射程時,幾乎很難射中敵人。

其二,弩兵的速率更慢,射完一箭後,還需要上膛,而弓箭隻需要從後背的箭筒中拿出箭矢拈弓搭箭即可。射一發弩箭的時間,弓箭差不多能射出三到四箭。

其三:弩箭往往隻能朝前方射箭,弩兵隻能站成一排,戰場結成陣型,否則容易誤傷隊友。而弓兵是可以組成陣型,斜四十五度朝天上射箭,靠頻率傷及敵軍。

如果李牧沒有三百重甲步兵在前方擋住敵軍騎兵的衝鋒,他是斷不敢用弩兵射擊敵軍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