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庭九分,除了核心區域外,其餘地方稱為八方,八方分彆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後兌方中一家族崛起,將兌方改名為洛方,八方之間設有屏障,若想前往其餘幾方,需要前往雷庭核心區域,經由核心區域才可去往其他方。
後麵記載的就是洛方的演變,前麵的大部分應該都是傳說,隻有到幽穀成立以後一些記載才逐漸清晰,不過從書上的記載來看,這幽穀的傳承也算久遠。
劉啟對這方天地的情況有了大致的了解,這不就是一方小世界嗎,奇怪的是這八方是用陽泉界的八卦命名的,證明這裡曾經和陽泉界有過交流才對,但是修行體係卻大相徑庭,讓劉啟有些摸不著頭腦。
如此看來想要回去起碼要能擊穿雷庭的空間屏障,憑他現在的實力可辦不到,不過不排除信息有誤,也許雷庭有連接陽泉界的通道,畢竟幽穀和洛家還是相差甚遠,洛家應該記載了關於這方天地更真實的情況。
劉啟放下這本書開始翻閱其他書籍,這裡的書籍雖然多,但是大部分記載的都是幽穀附近的情況,還有一些修煉常識,劉啟在一本書裡看到了關於賜福的記載。
賜福原來分為兩種,一種是人為賜福,一種是天地賜福,人為賜福就像是洛家這種,在人身上打上烙印然後強行改造身體,天地賜福是吸收天地烙印,這種要比人為賜福好一些,隻不過天地賜福太過少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尋找天地烙印,而且就算找到了身體也不一定能承受得住,因此逐漸淡出了大眾視野。
劉啟看到這裡想到了自己手上的紫色線條,應該就是天地烙印,隻不過這天地賜福應該是為特殊體質的人提供的,比如說天生就能吸收雷元,劉啟看到書上將這種人稱為雷子,其他人不修煉到一定境界根本無法吸收天地烙印。
劉啟認為書中記載的太過粗糙,像孟子靜那般自行修煉的,說到底還是靠自己的力量凝聚烙印,但是無法對彆人賜福。
洛家是怎麼做到賜福的,難道是竊取了一絲天地權柄?可是他們說洛家最強的不過是雷使,雷使能做到這一步?
劉啟搖了搖頭,他有一種預感,要想離開雷庭,絕對繞不過洛家,日後定然會起衝突。
劉啟繼續向前走,他找到了關於境界的記載,雷仆之上是雷使他是知道的,但這裡沒有記載突破的詳細辦法,隻有一些破境的心得體會和成為雷使之後的感悟,看來幽穀以前是有雷使的。
雷使,顧名思義,是雷電的使者,雷使可以借助天地之力增加自身,八道雷術已經定型,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升八道雷術的威力,而提升的要義就是掠奪。
再往後就沒了。
看到這裡劉啟傻眼了,他的八道雷術都是以靈術為基礎推演來的,怎麼提升根本不知道,難道其他人修煉的雷術都是分境界的?
怎麼借助天地之力,還有什麼叫掠奪。
劉啟的疑問沒有得到解答,反而更多了,他放下此書將附近的書籍簡單翻了翻,最終帶著一肚子的問題走出了洞府。
方穀主一直在洞府外等劉啟,他看到劉啟出來好奇道:“一天都不到先生就看完了?”
“沒有,隻需要看有用的。”
“先生可有收獲?”
“有一些,但是也有些問題。”
“先生請講。”
“什麼叫天地之力。”
方穀主笑道:“當然是雷元了。”
“沒有其他的?”
“沒有。”
“我在一本書上看到掠奪二字,這是什麼意思。”
“先生這可就問倒我了,我還不是雷使呢,我怎麼會知道,若是穀主在,他或許能夠解答你的問題。”
“穀主真失蹤了?”
“當然,否則麵對德城我們也不會請先生幫忙。”
劉啟有些不信,但是他沒有再打探,他道謝之後離開了幽穀。
方穀主看著劉啟離去的身影不知道在想什麼。
“他比咱們兩個走得遠?”錢穀主不知道什麼時候來到了這裡。
“不好說,畢竟沒真正交過手,我感覺是的。”
“他不會反悔吧。”
“不會,他還有疑問需要穀主解答,定然會履行承諾幫我們對付德城。”
“如此人物居然是自行修煉的,若是在幽穀培養,說不定早就成為雷使了。”
彆院中,劉啟自從回來就在盯著何夭夭,把何夭夭看得發毛。
“先生,您沒事吧。”
“施展你的雷術。”
“啊?”
“施展你的雷術。”
“對誰。”
“我。”
何夭夭也懶得管劉啟發什麼瘋,他抬手就抽出三條雷鞭。
劉啟握住雷鞭捏隨後仔細感知了一下,境界上來了威力確實大了一些,但並不能證明什麼。
“桃山的雷術是祖傳的?”
“大部分是,有些可能是後來人自己研究的。”
“你會的三種雷術哪種傳承最久。”
“雷拳和雷音,雷鞭是桃山幾位前輩自己研究出來的。”
“第四種雷術你學的是什麼。”
“雷噬。”
何夭夭暗中掐訣,劉啟身邊出現了一個雷電形成的獸嘴,劉啟剛好在中間。
劉啟跺腳震散了獸嘴:“這個呢。”
“這個也傳承很久了。”
“你父親也會用這幾種雷術嗎。”
“我知道他會用雷音和雷噬。”
“這些雷術隻有一種形態?”
“什麼意思,雷術不都是這樣嗎。”
“每個勢力掌握的雷術不一樣?就你這雷鞭,輕易就能模仿吧。”
“不一樣,和功法有關,外貌也許一樣,但作用不同,比如都是雷拳,我的能打出拳罡遠攻,有的人卻隻能覆蓋在拳頭上近戰,我的雷鞭既可以束縛又可以抽打,有的人打出的雷鞭側重撕裂。”
有些像是不同的道意啊。
“你們為什麼不用武器。”
“也用,隻不過一方麵是武器比較稀少,二是很多人認為雷術才是根本,武器很難起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