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 借題發揮(2 / 2)

按照規矩來說,太上皇退位了,自然是要給他重新修建宮殿。可是大明朝的太上皇還是住在原先的寢宮,當今天子更是一直住在‘東宮’。

不在乎所謂的禮製,不在乎應天府皇城實際上是有些地勢低窪、潮氣重。隻是覺得沒必要大興土木,隻是覺得重新修建宮廷有些浪費。

朱允煐繼續說道,“這些年來,市舶司所出也多是調配戶部。雖有宗室、勳貴所有產業,到底是朝廷財源之一。朕看這樣吧,內帑產業,朝廷以後也莫要插手了。”

鬱新立刻跪下,心有戚戚開口,“臣萬死!”

居高臨下的朱允煐看著鬱新,一副不懂的樣子,“哦?愛卿何出此言,可是朕苛待愛卿了?”

什麼叫裝糊塗的高手,朱允煐這麼做自然是算得上了。這就是一個裝糊塗的高手,這是明擺著的是在拿捏鬱新了。

而朱允煐看著伏地的鬱新,隻是說道,“愛卿也隻是忠於王事,何罪之有?這萬死之言以後還是莫要再提,朕非嚴苛之君。大明,也非蠻夷之輩,眾愛卿也無需擔憂。朕也知曉,天下文林士子也確實有些議論,說太上皇和朕苛待讀書人。”

這一下茹瑺這些人坐立不安了,是真的有些擔心陛下又開始拿出來這些事情做文章了。

這樣的擔心不是沒道理的,因為大明朝實際上是不允許文人士子妄議朝政的。也就是說一些士子聚會時想要指點江山,真正說起來是違法的,這是朝廷不允許的事情。

更何況不管是太上皇還是當今天子到底是什麼樣子,很多人心裡都是有數的。

朱允煐緩緩開口,說道,“那些說出此等悖逆之言的人,朕看是沒有良心。太上皇優待讀書人,遍觀曆朝曆代也是少見。那些人口口聲聲說著宋朝的好,咱大明不遑多讓!太上皇赦免讀書人徭役賦稅,予以讀書人諸多權力,還有不滿?”

真的要說起來,老朱確實是對讀書人很好了,大明朝的讀書人有的特權確實不算少。

隻不過有些事情,就是這般的得隴望蜀,隻是將自己的好處理所當然。然後呢,自然也就是在期待著更多的特權,期待著能夠得到更多的好處。

朱允煐說的那些也是有道理的,畢竟大明朝確實給了讀書人很多的特權。所謂的讀書人天堂一般的兩宋,也未必就是能夠給予讀書人這般多的特權。

可是茹瑺這些人也是覺得天子說的那些,也是有些偏頗的。

大明朝對於讀書人看起來是不少,隻是讀書人關心的一些事情,大明朝的皇帝看起來也不是很在意。讀書人真正在意的一些東西,也是大明朝兩朝天子嗤之以鼻的。

朱允煐繼續說道,“讀書人的事情,朕也不說。隻是諸位愛卿也是朝廷重臣,也該明白天下士子,多有紙上談兵、誇誇其談之輩,空談誤國之事汝等也該知曉。魏晉時代,風流名士以清談為風流,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的道理,汝等也該知曉。”

‘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這是書聖王羲之的言論。但是‘清談誤國’,這就算的上是朱允煐的‘總結’了。

雖然也有人想要反駁,隻不過想想太上皇的威勢,想想當今天子的城府,這個時候還是乖乖閉嘴比較好,還是低著腦袋恭聽聖諭更加合適一些。

朱允煐繼續說道,“諷議朝政、評論官吏,這非好事。天底下不缺一些聰明人、狂士,亦不缺那些不知事理的百姓。那些沽名賣直之輩,更是當嚴防。”

‘沽名賣直’,這個詞讓茹瑺等人愣了一下,不過好在立刻也就可以理解。

朱允煐可不知道他又創造了一個成語,他創造的成語、典故多著呢,沒什麼好在意的。

對於小朱皇帝來說,這個時候還是繼續借題發揮比較好。這也算得上是皇帝的一個‘基本功’吧,小題大做、借題發揮等等,這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不隻是為了皇權、君威,這也是為了和朝臣鬥法,免得那些人有著一些不好的心思。

“不隻是這士林,言官也需注意些。”朱允煐這是‘圖窮匕見’,開口說道,“朕也知曉,一些言官風聞奏事。看看,這仁宗皇帝做的好事情!”

風聞奏事,字麵意思就是也就是說諫官可以根據道聽途說來參奏大臣,不必拿出真憑實據,也不署名。

這就是宋仁宗發明的製度,看起來言官與執政大臣勢如水火,而皇帝卻在一旁偷著樂。

可是實際上這樣的一個製度,也導致了黨爭加劇,會讓很多的事情淪為口水戰。即使有一部分事情可以讓朝廷受益,可以稍稍的改善吏治。可是實際上更多的人都知道,這樣的道聽途說來的消息準確性一般,白白耗費朝廷力氣。

言官們的作用,有些時候就是四處噴人。可是也該言之有物啊,可不能為了噴人而噴人,更不該是有著那麼一些亂七八糟的小心思。

比如說以得到廷杖為榮,這似乎就可以成為他們在士林揚名的資本,這甚至成為了清廉大臣的一個標誌,這簡直也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諷刺了。

茹瑺不得不站出來,連忙說道,“陛下,此等事物,朝廷一直嚴防,朝堂上儘是儘忠職守之輩。”

吏部天官嘛,在這個時候有那麼一些言過其詞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隻不過大家也都是默契的不多說什麼,覺得這樣的事情也是彼此明白就好,挑明了說就沒必要了。

朱允煐其實也不在乎那些,隻是笑著說道,“鬱卿,平身吧。”

戰戰兢兢的鬱新起身了,他知道自己剛剛說錯了話。但是他也不需要擔心丟官丟命的事情,不要說是當今天子了。就算是太上皇,也不會因為這樣的事情丟命。

頂多也就是被皇帝記在心裡,說不定在什麼時候就借題發揮了,到時候才是不折不扣的麻煩事。

朱允煐開口,笑著說道,“內帑和國庫之事,諸司擬出來條陳。”

不理鬱新吃了屎的表情,朱允煐笑著擺了擺手。而茹瑺等人就算是心有不甘,可是在這個時候也隻能乖乖的問安,然後離開。

鬱新覺得皇帝不會要他的命,但是很有可能今天之後,很多的同僚們會和他勢不兩立。說不定過兩天的早朝上,對於他的攻訐就要多起來了。

畢竟他看起來是得罪了皇帝,最主要的是他這麼做,是真的得罪了不少人,是動了很多人的利益啊。這麼做,實實在在的給了很多人發揮的空間。

朱允煐看了一言王承恩,說道,“去吳王府,召吳王入宮。”

王承恩露出小心,說道,“陛下,太上皇和太子殿下出宮,吳王隨侍。”

那就算了,回頭再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