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瑞思索了一下,問道:“老夫還未研討過寶島的民事律法,就不予評判了。但有兩事,老夫不吐不快。”
蘇聖平道:“先生有話但說無妨。”
劉天瑞道:“自古以來,爭霸天下,爭的是民心。大人的田畝稅賦之策對普通民眾大有好處,爭民心似乎不難。可人心似水、民動如煙,所以這爭民心說到底爭的是士紳、讀書人。大人的田畝稅賦之策對士紳讀書人可沒好處,加上大人另辟蹊徑,官員都從民政學堂出來,這對讀書人來說又是一大打擊。大人可曾考慮過其中的隱憂?”
蘇聖平笑著看看劉天瑞,心道招攬這老家夥確實沒錯,這個問題候望樓、陳繼平等人由於是既得利益者,要麼意識不到,就算意識到了,也不會想的這麼遠。劉天瑞就不錯,看的很遠,可也有局限性,不可能知道那世幾百年後出現的情況。
蘇聖平道:“先生見識不凡。確實,如果隻是一時一地,這樣的政策不會有什麼問題。可如果放眼天下,想要獲得士紳、讀書人的認可就難了。不過,先生不用擔心。一者,團結大多數,獲得底層民眾的支持是基礎。實行這樣的田畝稅賦政策,相信隻要是在我的治下,民眾都會支持我們的。二者,讀書人和士紳是一回事,但也要區分對待。先說士紳,這些人以往大多是依靠土地獲取利益。我的田畝稅賦政策對他們打擊最大,但其實還是能獲得不少利益的。另外,我給他們關上了一扇門,又給他們開了一扇窗,這扇窗就是工商業。”
“引導這些隻會依附土地的士紳,把眼光轉向工商業,不僅可以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利益,成為我們的支持者。同時,工商業繁榮也能彌補我們田畝稅賦的不足。”
“再來說讀書人。首先,泉州學校、民政學堂出來的也是讀書人,隻是和傳統隻知道死讀書、讀死書的讀書人不同而已。但傳統的讀書人當中,不乏像先生這樣的大才,這些人日後隻要有想法,都能進入民政學堂讀書,我稱之為進修。隻要他們通過民政學堂的考核,我不管他們是否通過國試,都能唯才是用。再者,我還給他們留下了一個好去處,就是監察廳。這些讀書人啊,很多都是認死理的。你看不上他們吧,但有些人展現出來的文人風骨,唯實讓人恨不起來。所以,需要認死理的監察將會是他們最好的去處。當然,我們的監察和以前的禦史也是不同的,他們想要進去也要照著規矩來。”
這番話讓劉天瑞陷入沉思,蘇聖平的安排似乎已經麵麵俱到了,就像他說的,給關上一扇門,但又同時打開了一扇窗。可他覺得哪裡不對,一時又抓不住,猛然間才醒悟過來,道:“大人說的都沒錯,但這似乎有個前提條件,就是那些士紳願意參與工商業,讀書人認可大人培養人才的體係,這完全打破了傳統的士農工商的四民排序。”
蘇聖平嗬嗬一笑,道:“利益將會是指引他們前進的最好方向,士紳會不會投身工商業您老不用擔心,等他們見識到工商業帶來的好處,自然會主動投入。人才培養體係,在現實麵前,由不得他們不低頭,再者我們還要進一步改善的,會有自己的一套國考程序。”
“至於四民排序,這本來就不該有。農民經過勞作給天下人生產了吃的,工人通過勞動給天下人帶來了穿的、用的,商人通過經商給天下人互通有無,憑什麼這些人就要在士人之後。您老不要著急,我懂得統治階層的重要性。相信我,總有一天,我要讓士農工商不分貴賤,大家都是這個天下的主人,都為了這個天下做好自己的分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