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看看後,得知不少大夫已經領著學徒到鄉村去給民眾看病,蘇聖平不時出言鼓勵。同時要求他們,儘快將救治刀傷的藥物、石膏等東西準備好,用於即將到來的戰事。
這個時代作戰傷亡嚴重就在於救治不及時,反觀民團當初和海盜的作戰,因為救治及時,又加上烈酒消毒、石膏固定、縫合傷口等技術的運用,因傷死亡的人數不多,治好之後歸隊的人也多。
要不是這個時代觀念不同,他都準備推行護士製度。但這事早晚要做,這次主要先摸索建立傷病救治場所,等日後條件成熟了再逐步推行其他醫護製度。醫生畢竟是專業性很強的職業,自己所知不多,隻能從醫療製度著手,改善相關的救護製度,以此減少傷亡。為救萬人可以死一人,但能不死更好。
說到治療刀傷的藥物,還得感謝當初蘇聖平為救忽裡溫中箭後對方送的那種藥。蘇聖平當初省著不肯用那種效果極佳的藥物,拿回泉州交給白神醫他們一幫醫學研究所的人去研究,終於找到了替代藥物,多次試驗之後,經人試用,雖說效果沒蘇聖平當時感覺的那麼好,倒也是相差不大。
下午,蘇聖平乘小船渡河到河東岸查訪,陪同的隻有幾個護衛和戶房主事林鳳武。這一片開發最早,當初人、畜、禽糞尿通通收集好運過來肥地,直到這些不夠用之後,還用船到海島上運輸鳥糞過來,後麵逐漸開發的土地也多用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