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聖平道:“首先,我要糾正一點,我沒有看不起這些塢堡,相反我認為這些塢堡是阜陽徐州防線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反對的是孫思源的防線思維及擔任防線任務的定邊軍。”
葉紅魚聽了這話覺得好生糊塗,問道:“你彆說的這麼繞。”
蘇聖平笑笑,道:“第一,還是先說定邊軍。當年孫思源將那些雜牌軍勉強捏在一塊,當初還有一戰之力,如今積重難返,越朝以前軍隊的種種陋習都有,這一路走來你們看到的還少?孫思源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想到練新軍,但是連軍餉都沒辦法如數發放,定邊軍整體對他的束縛可見一斑。可以說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除了孫思源的嫡係部隊還算有機會出去和元朝的軍隊接觸一下,和吳朝的軍隊衝突一下,其他部隊又常年沒有戰事,你們也算在軍營裡待過,知道這種情形的後果。所以此前我才會傳信回泉州,讓寶島的民團以營為單位,時常出去和海盜打一仗。”
“第二,我們再說回這條防線。你們當真認為天下間有攻不破的防線?非也,這話應該反過來說,天下間沒有攻不破的防線。所以我對孫思源過於重視這條防線很不以為然。幾十年來定邊軍的花銷很多都放在這上麵,你們知道每年是多少嗎?三百萬兩,議稅之後是三百五十萬兩。有這麼多錢,能辦多少事、練多少兵?本質上孫思源其實是怕元兵,是知道自己打不過元朝的軍隊,才完全想著靠防守。”
第三,為什麼我會看重這些塢堡。實際上單純從防守的角度來講,有這些塢堡存在,能夠很好的防止元朝的騎軍肆無忌憚的縱橫江淮大地,進而圍困大城。因此隻要將士可用,元朝想要突破這條防線南侵,有了這些塢堡存在,付出的代價必然不少。所以我剛才說塢堡是阜陽徐州防線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問題是定邊軍的將士可用嗎?孫思源過於注重構築防線,反倒忽略了本質,你們說我怎麼會看得上,當然或許是他也有難言之隱吧!”
另外三人聽蘇聖平侃侃而談,都覺得很有道理,就連葉紅魚也不反對了。三人之中還是胡秋比較善於思考,問道:“公子,那您說元朝會不會南侵?”
蘇聖平想想,搖搖頭道:“這個問題很複雜,關係到整個天下大勢。我現在也沒辦法回答你。當時元朝忍住沒有繼續往南,雖說有他們西征軍遇挫的關係,但我想肯定沒那麼簡單。經過這麼多年,元朝的政策會不會有變化,元朝的軍隊會不會有什麼變化,這正是我們北行的目的。”說完拍拍屁股起來,招呼他們繼續往北而去。
路過台兒莊的時候,蘇聖平饒有興致的遊覽了一番。此時運河猶在發揮作用,台兒莊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莊子裡隨處可見南北商販。葉紅魚三人不知道蘇聖平為何一定要在台兒莊停留,隻以為他又要看些什麼。
當年蘇聖平曾經到過台兒莊,此時漫步在台兒莊的街道上,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抗日戰爭時期那場戰事,隻是不知道三百年後這裡是否還會經曆這麼一場壯烈的戰事。
離開台兒莊之後,開始進入元朝控製地區的腹地。元朝雖然勢大,但是正宗的元人畢竟不多,整個元朝控製的疆域又太大,所以實行的政策還是以漢人治理漢人之策。
差不多蘇聖平穿越之時,元朝統治者將治下之民劃分為四等。第一等為元人貴族,第二等為普通元人和降附的他族高官,第三等則是降附他族主要人員,第四等則是普通人。
這種分等治民之策可謂惡劣至極,第四等的普通人毫無權利保障,等同於一二等諸人的奴仆,加上統治者橫征暴斂,才導致這些年來北地元朝治下漢人紛紛南逃,否則物流行、信息部等也不能那麼順利招募到那麼多人南下。
進入北地之後,蘇聖平看到的場景比越朝那邊還不堪。鄉間民眾食不果腹、衣衫襤褸,城鎮中的居民都是神情茫然、麵黃肌瘦。與之相比,倒是有不少元人和降附的漢人鮮衣怒馬、招搖過市,一著不爽就對普通人拳打腳踢。
這樣的場景時常能夠見到,一開始要不是蘇聖平極力阻止,葉紅魚和林瘋子兩人早就忍不住上前製止。還是蘇聖平勸道:救得一時,救不了一世。救得了一人,救不了一族。說完自顧自的低頭走開。
等到見慣了北地漢人種種悲慘遭遇,就連葉紅魚和林瘋子也麻木了,再也沒有衝動想要上前救人,沒想到倒是蘇聖平開始要衝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