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他和皇帝除了談論內侍監的問題,最終自然也提到了蘇聖平。儘管皇帝心中對蘇聖平的事情已經有譜,但也要聽聽李錦的彙報,也想壓壓蘇聖平。說起來,皇帝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心思,問題還是出在抗命的那件事上。因為皇帝聽了父親那邊傳來的情報,知道陸勇、童益民彈劾的內容大多不實,唯有那個抗命不尊是實打實的。而他要蘇聖平做的事情,必須要他絕對服從自己。
要做什麼事情皇帝沒有向唐海剛透露,但是要用蘇聖平的事唐海剛倒是知道。因此皇帝問到對蘇聖平的處理之時,唐海剛則建議由內侍監審查,先關他一段時間,最後皇帝再赦免他,讓蘇聖平感念聖恩。這隻是簡單的治人手段,皇帝思索片刻,自然就答應了。但也隻是傳旨內侍監審問一番,不要太為難蘇聖平。就這樣,蘇聖平開始了他的牢獄生涯。
再說回唐海剛和皇帝商議的內侍監之事,唐海剛的建議關鍵點在於杜文心。杜文心費儘心機成為內閣閣員後仍兼著翰林院掌院學士的位置,可這對他在內閣的地位卻沒有什麼作用。此時的首輔趙德齡和他一樣有資曆、有能力,當初杜文心進入內閣的時候,兩人就有一番商議,看出了皇帝讓兩人相爭的主意,很快就達成一致,不要做仇者快親者痛的事情。杜文心也完成了入閣的目標,就準備蟄伏一段時間。
其他閣員兼著各部的差事,隻有他是兼管著翰林院這個清貴之地。翰林院作為培養人才的地方,縱然有些言論作用,但翰林院內也是各有派係,自然不會是他的一言堂所在,也就談不上把持言論了。夜深人靜之時,杜文心有時候甚至也讚歎自己皇帝女婿的謀略不錯,自己是否應該斷絕做權臣的野心,儘心輔佐他成為中興之君,成為千古佳話。
唐海剛的建議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趙德齡既然已有心致仕,那就成全他,不再挽留。而繼任首輔之人,要麼是杜文心,要麼是前年因為國試舞弊之事被免職回家的沈伯群。兩人無論是誰任首輔,前提條件就是支持皇帝重建內侍監。
之所以看重杜文心,皇帝和唐海剛一致認為杜文心本質上是不會害皇帝的,如果重建內侍監,內閣有強勢人物存在,那對於和內侍監相互製衡是有很大好處的。相比孫博茹,杜文心乃是當朝國丈,在宮內有皇後支持,對內侍監有天然的優勢,這樣才能製衡有道。
當然為了避免東南黨一黨獨大,周秉政必須交出戶部尚書的位置,由唐海剛接任替皇帝掌握財權,同時支持內侍監。而周秉政既然和孫思源交好則,本身又是能吏,就調任兵部任尚書,現任兵部尚書武岡則接任杜文心的翰林院掌院學士之職。
如果依照此計劃實行,最為得利的自然是唐海剛和內侍監,東南黨似乎有所損失,但是一個強勢首輔的出現必然有利於他們。周秉政調離戶部似乎也相當不利,但考慮到皇帝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實則十分得利。江浙黨絲毫未動,江淮黨受損最重。這樣的話,朝局變動頗大不說,也已完全背離登基之初扶持江淮黨的戰略目標。皇帝一時也無法下定決心,一直拖著沒有下旨。不管朝局如何變動,這時候與正在獄中的蘇聖平絲毫沒有關係。
那天皇帝下旨內侍監審問蘇聖平後,本著走走過場的意思,審訊的也沒有為難他,更不用說動刑伺候了,事情壞就壞在李錦身上。
從泉州回來後,李錦很快就去接收王少傑送他的宅子。這處宅子不僅地理位置優越,各種裝飾一應俱全,雖然麵積不算太大,但是這樣的宅子在江寧怎麼也要值個萬兩銀子。
李錦的事情很快就在內侍監傳開,讓這些年雖不時能拿到好處,但卻沒有見過大世麵的太監們眼紅了。當然,大家都是同道中人,自然不會去告李錦的密,不知道經過哪個太監啟發,目光都轉向了讓李錦獲利頗多的蘇聖平身上。
一開始大家還比較矜持,最多就是旁敲側擊,蘇聖平當然知道那些人的意思,本著破財消災的心思,把隨身攜帶的一千多兩銀子都給了那些審問的太監。到了十二月中旬,得知蘇聖平的嶽父竟然是泉州海商第一人,審問的太監胃口突然大了起來,審問的時候不再是溫言細語,而是態度大變,要他交待和海盜勾結的事情。
被關在監獄裡麵,完全和外界隔絕,信息不通暢,蘇聖平也不知道是不是皇帝的態度起了變化,自然是打死不認。見蘇聖平如此,審問的太監也撕下麵皮,開始對蘇聖平動刑。
想到皇帝的交待,太監不敢做的太過火。但是內侍監成立幾百年,刑罰的手段自然花樣百出。比如太監雖然不懂什麼疲勞審訊,但是幾天不讓你睡覺,幾天不給你喝水,等到你快挺不住了才讓你睡一會、喝點水。當你睡過去之後不久,一盆冷水潑下來,把你驚醒。有經驗的人都知道,極度疲勞後睡著的人一旦沒睡夠,那就是站著也能睡著。涼水潑醒之後,雙手綁在窗台欄杆上,腳後跟的位置擺放著竹簽,雙腳隻能掂著,又極度疲勞,在你迷迷糊糊腳後跟往下一放時,竹刺被刺入,既疼又被驚醒的那種感覺終生難忘。此外還動用其他幾項陰損的刑罰,沒過幾天,蘇聖平就被折磨的不成人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