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問計首輔(2 / 2)

南風緊 蘇家老三 4531 字 11個月前

這個時候,黃文獻、周頤林、薛世明也進了大殿。黃文獻一進殿,就跪到地上,痛哭流涕,訴說自己的冤屈。趙世卿已經了解了事情的大概,這會不耐煩黃文獻的說辭,倒也不好直接駁斥他,畢竟名義上,前十名的名單最終還是經過自己認可的。此時,他也沒機會跟唐海剛等心腹商量,冷眼看了看站在大殿上一臉嚴肅的杜文心。直接開口宣布處置措施,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聯合調查國試舞弊事件和此次學子鬨事的情況。眾臣都知道,皇帝重點要查的無非就是張永是否事先知道考題和學子們為何會這麼同仇敵愾的堵街鬨事。為了以示公平,黃文獻、周頤林、薛世明和其他考官都暫時收監。待調查清楚後再作處置,屆時再接見通過國試的學子。

等眾臣離開後,趙世卿把唐海剛留了下來,道:“先生,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唐海剛道:“微臣事先並不知道那張永真能考中狀元,否則那些學子也無法找到借口鬨事。現在關口是要調查清楚張永是否事先知道考題,亦或者說黃文獻是否事先泄露考題。調查清楚了,後麵的事情才好辦。如果證實,那麼學子那邊還要好好安撫。如果不能證實,那學子那邊也要嚴肅處理,否則今後誰都來這麼一出,國試豈不成了笑話。”

趙世卿點點頭,道:“朕怕這事難以調查清楚了,尤其是那張永竟然國試前後都公然宣稱經史實錄隻有他能全部做出。而事實是確實隻有他一人全部做出,這就難以解釋了。也怪朕當時看到前十試卷時沒警覺,倒是讓人利用了。目前這事隻能暫時這樣處理,先生你有沒有覺得此事有蹊蹺?”

唐海剛道:“陛下,您千萬不要那樣說,您認可的學子成績是符合實際情況的。要怪也隻能怪黃文獻和張永,還有那些興風作浪的人。誠如陛下所說,此事有蹊蹺,微臣以為,即使張永不中狀元,他們也會找出其他事來的。”

趙世卿問道:“為今之計,先生以為大局該如何?”

唐海剛思索了片刻,道:“如今看來,江淮黨人確實還是根基太淺了,這樣的事情竟然也能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發生。江浙黨亦是不可用,否則他們定然卷土重來,我看此事當中,定然也有他們推波助瀾。東南黨更不能重用,杜學士太不讓人放心了,一旦有朝一日他大權在握,豈不是為所欲為。”

趙世卿聽了唐海剛的話,覺得很有道理,但是這樣豈不是朝中就無人可用了。不解的看著唐海剛,道:“那先生以為該如何?”

唐海剛道:“陛下,為君王者,首要製衡。您忘了還有一個趙德齡嗎?以前大家都認為他的首輔之位鐵定要退,包括杜文心,一心準備著接他的位置,似乎沒有人在乎過他的想法,他養病這麼長時間了,也該好了。經曆了此番變故,如果陛下繼續用他,東南黨就不是鐵板一塊了。”趙世卿顯然很認可唐海剛的話,君臣兩人又在殿中密謀了一番,此處不表。

那些被留在宮門前的學子,很快就有內侍來告,說是陛下十分重視國試可能存在的舞弊之事,希望學子們相信朝廷會調查清楚,這會就自行回去,等張永之事調查清楚後,再來接受陛下接見。

很快,當天晚上,趙世卿的禦台上就擺滿了在京大臣彈劾黃文獻、周頤林、薛世明等人的奏章,看著麵前的奏章,趙世卿冷笑道:“反應還真快。首輔大人你怎麼看?”

休養已經多時的首輔趙德齡這才抬頭看著皇帝,心中感概萬千,自從趙世卿登基後,自己的日子是一日不如一日,他自認為為趙家江山殫精竭慮,更是為趙世卿的登基立下汗馬功勞。實際上,趙世卿登基的過程中,杜文心因為在野,除了奔走聯絡外,沒有起到其他作用,真正抵定大局的應屬當時的內閣首輔趙德齡。可一年多來,趙世卿自己認為坐穩皇位之後,就開始著手打壓以他為首的東南黨,甚至不久前還公然訓斥。趙德齡索性稱病不朝,但自己就不辭去首輔之位,等著皇帝罷免。

這不惡果很快就顯現了,趙世卿雖然是皇帝,但畢竟道行和根基還是太淺,對此前江寧城發生的張永事件竟然沒有警覺,對三黨可以影響貢院內的閱卷毫無防範,更是對此次學子鬨事事件事先毫不知情。想到這裡,趙德齡心中冷笑,如果靠著自己,哪會任由這些事情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這次,怎麼說也得為自己爭回一口氣,開口道:“國有不平事,此時不說何時說。”

趙世卿看著自己這個本家首輔大臣,眼中寒光一閃,道:“既然國有不平,那首輔的病是不是該好了?”

趙德齡低著頭,道:“老臣年邁,身體一時不適,還要調養一段時間。”

趙世卿隻能道:“首輔,你養病這段時間,國事屢有錯漏,還請首輔儘快養好病。”

趙德齡道:“多謝陛下關心,臣定會安心養病,日後還要為陛下、為朝廷儘忠。”

趙世卿聽了,心想好嗎,這是開出條件了,日後還要為朕、為朝廷儘忠,可有你這麼儘忠的嘛。不過這會也不得不虛心問:“那首輔養病這段時間,朝中之事該怎麼辦?這國試舞弊嫌疑,竟然還有內閣閣員牽涉其中,各方糾纏,不知首輔可有何教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