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獸問道“那為什麼投降的皇帝蠻多並沒有馬上被賜死,往往能活幾年甚至更久?”
我道“那是戰勝國皇帝人上人的心理在作祟。皇帝常年接受人們跪拜山呼萬歲,做人上人已經習以為常,剛當皇帝時的新鮮感一過很難有什麼能刺激出快樂的了。能羞辱精神折磨一個同為皇帝的同類,那不比戲耍普通人更高級更容易刺激出快樂?猛獸捕到獵物後有時會先戲耍玩樂一番才進食。”
小獸聽後用力點點頭,表示對這一點特能理解。
湣帝已經被匈奴人接受投降,作為俘虜押解回宮,隻是長安城裡的皇宮即將被匈奴皇帝劉聰接手。
我問無塵道“無塵道友,長安建成之初緣何取名長安?可有故事?”
無塵笑道“我門派守護長安皇宮幾百年,還真可以與你略講幾分故事。哈哈。”
我道“願聞其詳。”
小獸這時就開始耷拉耳朵閉目養神起來了。
無塵道“取名長安的寓意就是字麵意思,祈願長治久安。此地最早是西周初,文王在灃水西岸建了座祭祀用途的豐京,武王又接著在灃水東岸建了座行政用途的鎬京。那是長安這片深具王氣的土地上的第一座都城,合稱豐鎬京。西周以前的上古時期這裡有沒有大城,不得而知。道友亦知上古時期曆史有太多斷代及被抹除的。”
無塵頓了頓繼續道“《史記》中寫到:“漢長安,秦鹹陽也。”準確說,漢長安是秦鹹陽的一部分,秦鹹陽城不設城牆,極大,秦始皇滅一國就把一國都城在鹹陽北原複製重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戰略重點由戰爭轉向經濟文化建設,秦王朝開始對鹹陽城市建設的布局進行調整,總結並繼承前人的經驗,把“象天法地”作為城市設計的指導思想,並將其賦予新的、具有實際意義的內涵,使鹹陽的整體布局與天象呈現出一一對應的關係。
營室對應阿房宮,閣道對應橫橋,天漢對應渭水,紫宮對應鹹陽宮。與星象位置對應的還有城中的市井、手工業區、商業區等。就這一點而言,秦所設計的鹹陽城是對其前代城市規劃思想的發展。
這裡是秦始皇的兄弟長安君的封地,因此被稱為“長安”。
漢初,高祖劉邦下詔,相國蕭何主持營造都城長安,開啟了漢帝國的宏大基業。故事其實要從當年劉邦擊敗項羽後說起,婁敬建議定都關中,但群臣大多是從東方而來,紛紛反對。
劉邦征詢張良,張良說,東周雖然比秦晉兩世好,但雒邑城郭僅數百裡,田地太薄,四麵都是平地,容易遭受到攻擊。反觀關中有函穀關、隴蜀的沃野千裡,南邊有巴蜀的富庶,北邊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麵防守,並向東方牽製諸侯,隻要握住渭水通運京師,當東方有變,就可以順流而下。正所謂金城千裡,天府之國。張良也認為婁敬說的有理。
於是劉邦決意定都長安,並拜婁敬為郎中,賜劉姓。長安成為漢朝都城,中華西都,要感謝張良幫說了話。
漢長安由高祖劉邦命蕭何始建,至漢惠帝時才全部建成。你我如今站立的城頭即是漢惠帝時期的,哈哈。
後來漢武帝又繼續擴建完善漢長安城,城南為南鬥形,北為北鬥形。
一直沿用到王莽篡漢時被焚毀。師尊和老離都曾在漢長安宮城內輪值駐守過很久,遺憾我亦未曾見過漢時長安城的模樣。我加入門派修行小成能來輪值時已是東漢了,我在洛陽一直待得比較久。”
我笑道“所以道友是第一次到長安吧?”
無塵也笑道“說起來就巧了,你那位熟悉的陌生人漢獻帝曾被董卓從洛陽挾持到長安當過幾年天子。我那時跟著到長安待了幾年。後來獻帝才被曹操挾持到許昌改元建安。”
我無奈一笑道“每每憶起建安當年事,總覺仿似昨天。此刻站在古都城頭聽道友縱觀千百年敘來,驟覺建安元年原來也已是老黃曆了。”
無塵道“所以道友是第一次到長安吧?”
我道“跟道友一樣,都是第二次。”
無塵笑道“哦?有故事?”
我道“西晉元康二年(292年),當時45歲的潘安沿著洛陽到長安的古道,來到了長安城,正式就任長安令。我因第一甲子還在山中修行,沒能見到令我聽之神往的嵇康子,甚為遺憾。所以那年當我聽說潘安因附庸宮變成功的賈皇後侄子賈謐得任長安令,我就在去往長安的道旁有心製造了一場偶遇。
潘安確實美豐儀、出塵姿,但未及仙。他的美很美,他的才華也很高,但才貌仍屬人間流,達不到傳說中嵇康那樣的豐神氣質。進長安那一路,連各種有靈眾生亦被他一路吸引、隨行護持。
潘安到長安後四處仿古跡,作辭賦。我也趁機看了看長安景色。潘安容貌跟嵇康應該是在伯仲間,連最後的結局都相似,都是被斬於刑場。
臨刑時的表現就跟嵇康無法比了,嵇康至死超凡脫俗,潘安終究是個凡人。若不拿嵇康珠玉在前來比較,潘安也當得起人中龍鳳。”
無塵笑道“果然需要借助些外力才能勾出彼此故事。貧道不喝酒,今晚就借長安城頭月色與道友一醉了。哈哈。”
我亦笑道“不覺就在城頭小半天了,今晚長安月甚美。我們下城頭到城裡走走吧。下次再來長安不知是何時咯。”
無塵道“也好,去走走。長安仍有王氣在,會再做都城的,隻不知是何年。”
一隊匈奴巡城士兵經過牆角處驚起了一群在草叢裡捉迷藏的小孩。孩子們四處逃散,士兵呼喝欲抓。
我一把按住領隊頭目道“何必為難幾個玩耍的孩子,將來還要他們參與扶救天下,他們還要經曆很多,且讓他們在今晚的月色下撒會野吧。”
那匈奴頭目回身正想抽刀,看著我突然像看到了他闊彆已經的老父親,等他回過神時我與隱身的無塵已經走開了。
他拍了下自己腦袋後大喝士兵們歸隊彆追了。
一個孩子又氣喘籲籲的跑回來看到我問道“叔叔,後麵那些胡人是你勸走的嗎?我剛才發現東西丟了邊跑邊回頭,看到你拍著那胡人肩膀說了句話。”
我道“我是在找他問路呢,我剛到長安路不熟。你是長安人嗎?路熟不熟?”
那孩子道“不是長安人,我們是一路逃難過來的,今天大家都躲在遠處看皇上投降,小夥伴們居然能親眼看到皇上,我們太高興了,就是沒想到難得第一次看到皇上卻是光膀子的,我還沒見過龍袍呢。後來我們就趁亂溜進城玩了。”
我笑道“你跑回來是找東西的嗎?丟了什麼?”
那孩子道“是一個小泥人,幾個月前在一個不知道叫什麼地方的集市上看到了,可喜歡了,我求我爹給我買一個,我爹說兵荒馬亂的年月吃都吃不飽哪有錢買小玩意。之後我就哭了,爹就打了我屁股,我哭得更響了。”
我道“然後你爹就寧可不吃飯也給你買了小泥人?”
那孩子道“才不是我爹買的呢,我爹哪有錢,我那時其實就是鬨鬨情緒,沒想著真要他給我買,我就想哭出來,哭出來後可能我就能不惦記那小玩意了。沒想到後來有個書生模樣的人來問我和我爹怎麼回事,然後他說幫我買,希望我長大以後能做一件救人的好事。我肯定立馬答應啊。”
我問道“那書生有告訴你他的名字嗎?”
那孩子道“他沒說名字,不過我記得他的樣子。”
我笑笑點點頭走開了。
沒走多遠聽到那孩子在背後大聲喊道“我想起來了,他沒說名字,但是他們三人上馬時有個帶鬥笠的大漢說了聲,他們叫風塵三俠。”
孩子手上拿著在草叢裡找回的小泥人,月光灑在他和他手上的小泥人身上,在城牆角附近的青石板道上映出了影子,人和物還有影子都沐浴在月光裡。
我回過頭微微一笑繼續漫步前行。
那孩子並不知道我與他一樣都曾見過相同的那三個人,一如今晚行走在長安城裡的人們並不知道古往今來多少人曾與他們一樣,沐浴過相同的月光。
世易時移人有變,月華古今仍照人。
天上還是那同一輪明月,在明月眼中看來,也許同一處大地上的今時人和古時人是在重疊交錯而不自知的。
就如迎麵擦肩而過的兩群人,互相不會留意和在意各自的影子在地麵上交錯重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