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各方並起,農民疾苦(2 / 2)

這一教訓讓孟秦更加警惕,他知道要想取得真正的勝利,必須要有更為堅固的基礎和更為深厚的力量。

在這樣的背景下,孟秦早早便開始秘密籌備起義軍的壯大。

他自己深知單憑底層平民的力量難以撼動貴族階級的統治,因此他提前好些年就著手招募更多誌同道合的人,無論他們的出身如何,隻要有同樣的信念,就有資格成為起義軍的一員。

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前孟秦便在山間深林中的秘密建立基地中,組織起義軍的訓練。

這些被孟秦收服的人員經過日夜的辛勤訓練,磨練意誌,錘煉技能,孟秦也親自指導每一位士兵,傳授他們戰鬥的技巧和策略。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教育,他們心中也明白自己將為何而戰,戰鬥的目的是什麼?但他們的信念更加堅不可摧。

隨著時間的推移,孟秦的勢力逐漸壯大,手下人心漸漸更加凝聚。他們的身份都是這個時代的底層平民,在一番教育之後認識到自己戰鬥的目的和信念後,孟秦看到了那股與貴族鬥爭到底的勇氣和決心。

孟秦手下軍隊的理念,已經引起了六國貴族的注意。

他們感受到了來自底層的壓力,開始擔心這支新興的力量會對他們的統治構成威脅,如果不秦朝還沒有被滅亡,他們絕對會聯起手來先將孟秦給滅掉。

孟秦深知,麵對六國貴族的阻撓和反撲,起義軍將會麵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所以一直苟到現在才出手。

如今,大勢已成的孟秦他表示,隻要眾誌成城,隻要信念不滅,他們必將戰勝一切困難,重鑄天下大同的理想。

孟秦站在山巔,遠眺著腳下的山穀,感受著山風拂過臉頰的清涼。他的眼神堅定而明亮,胸懷中燃燒著為自由和正義而戰的火焰。

無論前方有多少險阻,他都將義無反顧地投入這場充滿荊棘的鬥爭之中,因為他知道,隻有經曆風雨,才能見彩虹,隻有經曆磨難,才能成就偉業。

孟秦相信這些舊時代的殘黨最終會被淹沒在自己人民的汪洋之中。

經受過前世,係統的革命戰爭教育的孟秦很清楚,在這個時代中,想要贏得老百姓的民心,有著非常簡單的方法,那就是殺富濟貧,哦不,是土地革命。

這樣就能獲得足夠數量的農民,讓他們為你去衝鋒陷陣,為你賣命;也能通過強製的措施,使他們不得不聽從你的命令。然後通過他們的手,去收割那些貪官汙吏們的腦袋,為你的政權積累財富和名譽。

孟秦深知,在古代中央集權統治下的農村地區,一般都會采用“三分田七分錢”的規矩。這個規矩既可以防止農民逃跑又能避免發生佃戶逃稅的情況。這種田畝製度在當時被稱為“田租法”。

田租法在古代農耕社會中是極為普遍的,農民繳納的賦稅中,田賦占據大頭。除了交給國家或貴族的部分以外,農民們大概需要拿出四分之一來交給縣令、府尹或貴族。

另外的四分之三,則要由國家統一管理,由貴族們按照約定好的價格收購,這叫做“商稅”。

在孟秦的記憶中,在漢代末期的時候,商稅就開始實行了。商人們為了賺取更高的利潤,他們會鼓勵農民種植棉花。農民們為了養活自己的妻兒子女,他們就必須要努力乾活,去換取食物,否則他們的孩子和妻子就會餓死。

農民們不願意被剝削,但又不敢違抗貴族和國家,他們為了維持自己溫飽的生活,就隻能忍受貴族的奴役,去種植糧食。

並且在漢朝之前,秦的時代,農民過的更加艱苦。

這種模式在現代社會同樣適用。農民們為了保證自己的生計,不得不向貴族和官府進貢。而且,在這種封建社會中,向貴族進貢的農民往往是沒有任何地位的賤民,這些賤民根本無法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即使是向自己的主人提供食物,也不過是為了能夠吃飽肚子罷了,連最卑微的奴仆都算不上。

在這種狀態之下,貴族們對賤民的剝削更加嚴苛。他們把農民視若草芥,毫不留情地將其踐踏,讓賤民們承擔各種罪責,甚至逼迫他們去死。

這就是封建製度對賤民們的壓榨,它會像毒蛇一樣咬住農民們的咽喉,不斷侵蝕著他們,慢慢地將他們消耗殆儘。

但這些事情放在孟秦的身上並不適用,因為他要推翻現在這種封建製度,他要改變所有的舊秩序,建立一套全新的體製和律法。

這一次孟秦的目標是推翻貴族的壟斷政策,徹底打破貴族統治農民的局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