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章(2 / 2)

這個問題實在叫他困惑不已,這些人看起來至少六七十歲,彆人都致仕回家養老了,他們還在拚了命的考試。就算考上了,還有精力去當官嗎?

嘉靖摸了摸他的腦袋:“孩子,你太小了,所以不懂。”

朱翊鈞站在他身旁:“那皇爺爺你跟我說,說了我就懂了呀。”

嘉靖冷笑一聲:“從童生到生員,不過十之一一,從生員到舉人,百人之中,不過五人。從舉人到進士,百人之中,一三人而已。”

“天下士人,終其一生,屢敗屢戰,難求一第。”

以朱翊鈞目前的數學水平,他算不過來究竟多少個讀書人中才能出一個進士。總之,很難考就對了。難怪徐渭考了八次,也沒考中舉人。

嘉靖忽然屏退左右太監,隻留下黃錦一人。他的手從朱翊鈞腦袋落在了他的腰上,將人往前一帶,小家夥便貼著他站著。

嘉靖問他:“士子考功名為了做官,朝廷選拔人才,那你說,於天子而言,科舉有何作用?”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茲欲聞:人得用,財得理,以至治美刑平,華尊夷遁,久安之計,何道可臻?”

“哈哈哈哈哈哈!”

嘉靖大笑過後,在他屁股上拍了一巴掌:“小滑頭。”

這是今日嘉靖給諸位貢生出的策題。

笑過之後,嘉靖問他:“科舉又稱作什麼?”

朱翊鈞搖頭:“不知道。”

“科舉又稱恩科。所謂恩科,便是天子恩賜天下士人,結天下讀書人以歡心。”

“你聽好了,於天子而言,科舉的目的,既不是選拔人才,更不是化育天下。”

朱翊鈞問:“那是什麼?”

“學而優則仕。如此,叫他們日日鑽研,孜孜不倦,白首窮經。”

“這便沒有心思琢磨其他,讀書人安定了,天下方可安定。”

於天下士人,科舉是金榜題名、一日看儘長安花;於朝廷而言,科舉是選拔人才的唯一途徑;於天子而言,科舉是給天下聰明人化的一道牢籠,以利誘之,將他們牢牢地鎖在其中。

嘉靖拍了

拍朱翊鈞的臉蛋兒:“記住了嗎?”

“記住了。”

朱翊鈞又上了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課,似懂非懂,需要吃一顆蜜餞消化一下。

看他那一臉純真的小模樣,嘉靖就知道,他沒聽懂,不過沒關係,記住了,往後慢慢就懂了。

“咳咳~”

興許是說話太多,引出嘉靖一陣咳嗽。朱翊鈞又摸了摸旁邊的瓷碗,藥還是有一點燙。

他把碗端起來,舀了一勺就往自己嘴邊送。嘉靖驚了,這小崽子,藥都敢亂吃,正要訓斥他,卻見朱翊鈞撅起嘴,對著勺子輕輕吹氣,又把勺子遞到嘉靖嘴邊:“皇爺爺,喝藥。”

他掌握不好平衡,小手抖一下,一勺藥撒了半勺,全滴在了嘉靖的衣袍上。

嘉靖嫌棄的偏了偏頭,伸手去接藥碗:“不要你喂,朕自己來。”

他拿過藥碗一口喝完,嘴還沒閉上,朱翊鈞就拿了顆蜜餞,不由分說往他嘴裡塞:“皇爺爺吃這個。”

“朕不吃,你自己吃!”

“吃嘛,吃嘛,吃了就不苦了。”

嘉靖拗不過他,隻得將蜜餞含在嘴裡。推開他站起來,大步往寢殿內走。

朱翊鈞抓了顆蜜餞塞自己嘴裡,回頭一看,嘉靖已經走了:“皇爺爺去哪裡呀?”

“換衣服。”

朱翊鈞一蹦一跳的跟上去:“我幫你挑。”

“不需要。”

“要的要的。”

“你今日的書溫了嗎,字練了嗎?”

“……”

三日後放榜,舉行傳臚大典。一甲前三,一甲前十一,一共十三個人,有一半以上,朱翊鈞在那個姑蘇小館見過,狀元和榜眼都是曾與徐渭和張元忭同桌吃飯的浙江考生。

再次印證江南富庶之地,人才輩出,一點也不誇張。

正直春和景明,和風初暢,嘉靖的風寒也已經痊愈。朱翊鈞不能總關在書房裡讀書,嘉靖時常帶著他去景山踏青,禦花園賞花,水雲榭釣魚,泛舟太液池。

朱翊鈞最喜歡在太液池上劃船,當然,是太監劃船,他隻是坐在上麵,感受拂麵而來的暖風,看兩岸掠過的亭台殿宇,岸邊柳絲輕拂。

趁嘉靖不注意,他趴在船舷上,用手去夠水麵。很快被皇爺爺抓了個現行,擰起來在屁股上狠抽了兩下。

下一次,小船換成了大船,距離水麵數尺高,想夠也夠不著。

可他這個年紀正是思維活躍的時候,天馬行空的想法層出不窮。他對嘉靖說:“皇爺爺,明天我想在太液池上讀書。”

說完,他自己先把手伸到後麵,捂住了小屁股。

這回嘉靖沒揍他,還對一旁的黃錦說道:“不錯,出來玩還想著讀書。”

“……”

這一日,朱翊鈞正在書房讀書,窗外是碧藍的天空,有候鳥成群飛過,那是越冬的仙鶴回來了。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張居正注意到他走神,便敲了敲桌子,“殿下,此句作何解?”

朱翊鈞說道:“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為心。”

張居正本以為他也就是從字麵解釋一下這句話,沒曾想他還能舉一反三,引經據典。

照這麼學下去,稍微學習一下作文章的固定模式,若是參加科舉,說不得還真能取個不錯的名次。

上完了課,朱翊鈞送張居正走到太液池邊,還問起了張懋修的近況:“弟弟現在讀什麼書?”

張居正答:“剛讀完《千字文》。”

前不久朱翊鈞問過同樣的問題,那時候張懋修正在讀《三字經》,現在已經讀完了《千字文》。

朱翊鈞聽了十分歡喜:“弟弟真聰明,以後要考狀元的。”

張居正滿臉驚詫:“殿下為何這麼說?”

朱翊鈞偏了偏頭,一臉嚴肅:“弟弟長得好看,好好讀書,以後考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