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2 / 2)

黃錦也在一旁說道:“這是小皇孫給主子拜年。”

既然是拜年,那邊少不了壓祟,嘉靖帝吩咐給他更衣的黃錦:“朕讓你們準備的東西,拿上來。”

“是。”

帝王與他的黃伴相伴幾十年,不習慣彆的太監近身服侍。黃錦取東西去了,他便不再更衣,上前把朱翊鈞抱了起來:“今日除夕,說說你都做了些什麼?”

小家夥想了想:“掛桃符,背詩。”

“背詩?”嘉靖帝有點興趣,“背給朕聽聽。”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明兒一早,皇爺爺

就帶你去放爆竹。”

“放爆竹?”對朱翊鈞來說,這又是個他未曾聽過的新鮮詞彙,“那是什麼?”

“明早你就知道了。”

這時候,黃錦端著托盤上來:“主子,東西取來了。”

“放桌上。”嘉靖帝把小孫子放下來,“自己去瞧瞧罷。”

朱翊鈞跑到桌前,先努力的爬上凳子,兩隻小手扒在桌沿,視線從桌子下麵緩緩升上來,果然看到了新奇玩意兒。

黃錦小聲道:“這可是皇上特意給小主子準備的,獨一份兒。”

朱翊鈞還不太明白這個“獨一份兒”是什麼意思。

那邊,嘉靖帝有些不耐煩了:“過來給朕更衣。”

“……”

托盤裡放著三樣東西,中間是一條龍,左右兩邊是兩隻獅子。而龍和獅子是由彩線串上銅錢編製而成,每一枚錢幣都組成了瑞獸身上的鱗片,栩栩如生。

“這在民間,叫壓祟錢。”嘉靖帝的聲音從身後傳來,“讓他們拿回去,掛在你的床上。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

這東西在民間不算稀罕物,在皇家可不多見。雖談不上有多貴重,但卻是帝王特意為小孫子準備的,獨一無二的寵愛。

朱翊鈞玩了一會兒他的壓歲錢,就又從凳子上下來了,一路小跑到門口站著,趴在門檻上往外張望。

嘉靖帝觀察了他一會兒,發現他是呆的有點不耐煩了。他以前可從不會這樣,即便嘉靖帝在與朝臣議事,他一個人也能在旁邊安靜的玩上一個下午。

嘉靖帝還以為他餓了,讓黃錦取來些點心,小家夥隻是看了一眼,沒有太大的興趣。

這更奇怪了,便問他:“今日這是怎麼了?”

朱翊鈞說道:“想去參加宴會。”

這倒是新鮮,拿了點心他也沒吃,看來是不餓,卻又說想參加宴會,莫非是想去見什麼人?

嘉靖帝又問道:“為什麼想去參加宴會?”

“想見娘親。”

果然如此。

他是去年後接進宮來的,算起來,也差不多一年了。

那時候他才剛滿一歲,那麼小的孩子,一年沒見過母親,他竟然還記得。

“罷了,”嘉靖帝沉吟一聲,問黃錦,“他身邊的人呢?”

“回主子,都在院外候著。”

“讓他們帶他先過去罷。”

“……”

山前殿在萬歲山,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分為上下兩層。是皇帝設宴的地方。

朱翊鈞帶著他的紅梅來到山前殿的時候,距離申時還有半個時辰。但除了嘉靖帝,其他人已經到到齊了。

皇上還沒到,大家便在殿內候著。

朱翊鈞從門內探頭往裡張望,看到了皇貴妃、寧安公主、李承恩……他正在尋找娘親的時候,忽然,視線被一抹深藍擋住——有人站在了他的跟前。

朱翊鈞正要抬頭,那人卻蹲了下來。雙手扶著

他的雙肩,熱切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將他上上下下打量個遍,眼眶裡竟然隱約有淚光。

光是看,已經滿足不了他激動的心情。一隻手從朱翊鈞的肩膀緩緩上移,撫上他的小臉,又摸了摸他的頭。

?想看天予昭暉寫的《大明皇孫的團寵日常》第 17 章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朱翊鈞看著他,有點手足無措,不知道大過年的,他這是在乾什麼,大過年的怎麼還哭鼻子呀。

看到朱翊鈞迷茫的眼神,那人更是情緒激動,一把就將他摟進了懷裡:“鈞兒,你不認識我了嗎?”

“認識。”朱翊鈞推開他,有點不確定,再看看,“你好像是我爹爹。”

裕王還以為親兒子不認識他了,心中百感交集,哪知道小家夥卻依稀還記得他這個爹爹:“不是好像。”

“我就是爹爹。”

朱翊鈞看著他,忽然抬起手,摸了摸他的眼角,替他擦去一滴眼淚:“彆哭啦,皇爺爺不喜歡。”

裕王也知道,父皇不喜歡他這副懦弱的樣子。可他一年沒見過兒子,實在忍不住。卻不曾想,反被兒子取笑了。

裕王羞慚的低下頭,拿衣袖飛快的拭了一下眼淚。

他忽然又想到什麼,兒子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是因為他也在皇爺爺跟前哭過,被訓斥了嗎?

誰曾想,他兒子又說了句更紮心的話:“皇爺爺隻喜歡看我哭。”

“……”

懂了,帝王厭煩所有人在他跟前哭哭啼啼,寶貝孫兒除外。

聽到這話,裕王卻破涕為笑:“那就好,那就好……”

朱翊鈞卻靠在了他的身上,小家夥身體軟軟的,跟沒長骨頭一樣,屁股落在他爹一條腿的膝蓋上。

裕王卻有些受寵若驚,輕拍兒子的後背:“累了吧,爹爹抱。”

他一把將兒子抱起來,小家夥乖巧的趴在他的肩頭,問道:“娘親呢?”

裕王吩咐他身邊的太監:“去請王妃。”

他抱著朱翊鈞往無人的偏殿走,又湊上去貼貼兒子的小臉,問道:“冷不冷。”

小家夥搖頭:“不冷。”

雖然他說不冷,但裕王還是將他緊緊地擁入懷中,替他擋去寒風,直到從側門進入偏殿。

裕王妃在大殿內坐立不安,她從半個月前就開始期待這一場宮內的家宴。她不求彆的,隻希望能在宴會上看一眼兒子,看他過得好不好,長高了沒有。

太監過來請她,說是小皇孫來了。

裕王妃急切的站起來,差點帶倒了矮幾上的茶盞,幸而她反應夠快,才沒有失態。旁邊的景王妃抬頭往這邊看了一眼,很快又垂眸,安靜的坐著。

景王有嚴氏父子的支持,日日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裕王跟他一比,過得像個貧民。但景王妃心裡卻是羨慕裕王妃的。

比起裕王隻裕王妃這一個正妻,景王府可就熱鬨了。去年誕下小皇孫的,正是景王身邊一個側妃都算不上的小妾。

裕王妃跟著太監快步來到偏殿,剛走到殿門口,一眼就看到了趴在裕王肩膀上的

小團子。

“鈞兒!”

朱翊鈞抬起頭,門口站著一位身穿暗紅對襟夾襖的年輕婦人。儘管他記憶中母親的樣子已經很模糊了,但在聽到那個聲音喊出“鈞兒”的那一刻,喚醒了他的記憶。

朱翊鈞上半身探出裕王肩頭,目光落在裕王妃鬢邊。那裡墜著一隻步搖,隨著她走路的姿勢搖晃,發出清脆的聲音。

王妃走到裕王身後,捧著朱翊鈞的小臉看了又看,激動地說:“是我的小鈞兒。”

朱翊鈞也向她伸出手:“娘親,我要娘親,娘親抱抱~”

王妃接過孩子,緊緊地摟在懷裡,恨不得將他重新融入到自己的身體中,再也不要分開。

這一年來,她每日都在想念她的小鈞兒,不知道他在宮吃得好不好,住得習不習慣,太監有沒有儘心伺候。

雖然知道,皇宮裡的吃穿用度和裕王府有著天壤之彆,尤其是嘉靖帝疼愛小孫兒,講他倆就在身邊親自教養。但身為母親,兒子不在眼皮底下,她仍是會有諸多擔心。

況且,伴君如伴虎。天知道嘉靖帝是聽信了道士關於“仙童下凡”的進言才對朱翊鈞另眼相待,還是真心疼愛這個孫子。

王妃親親兒子的額頭,又親親他的小臉,不知不覺,已經淚流滿麵,說話都有了哽咽。

她一哭,裕王就更想哭了。但此時此地此景,實在不該抱頭痛哭。

裕王拍了拍王妃肩膀:“彆哭了,一會兒妝花了,仔細讓父皇看出來,失了禮數。”

侍女遞上帕子給王妃擦眼淚,裕王便想趁機把兒子接過來。哪知道朱翊鈞雙手緊緊地纏著娘親的脖子,小臉靠在她的肩頭,雙腿夾著她的腰,說什麼也不肯鬆手。

王妃也抱著他,不舍得放開。

小家夥平日吃得太好,個頭不高,卻實在有些沉。王妃抱得手累,也不肯放手。

太監趕緊端來凳子,讓裕王和王妃坐下。

見到兒子之前,王妃有一肚子話想對他說。見到了,卻又無從說起,隻想抱著孩子,就這麼靜靜地呆著。

過了半晌,倒是朱翊鈞先抬起頭來:“大伴,大伴!”

馮保就在殿外站著,聽到他的呼喊,便應了一聲:“殿下。”

“我要去找大伴。”

小家夥這才掙紮著從王妃腿上下來,頭也不回的往殿門口跑去。

王妃看著他的背影,心中有些酸澀。在他還是個小嬰兒的時候,哪怕每天照顧他最多的人是乳母,但小家夥最粘的還是她這個娘親。

可是現在,他似乎有了更加依戀的人,就是他口中的大伴。

很快很快就跑出了殿外,裕王起身,準備跟出去。可他剛走到門口,朱翊鈞又折返回來,手中多了一樣東西。

小家夥從他身邊跑過,卻沒有多看他這個爹爹一眼,徑直跑到王妃跟前,把那東西放在王妃腿上:“送給娘親。”

王妃低頭,那是一捧紅梅,枝頭上密密麻麻綴滿了紅色花苞。不難想

象,當它盛開的時候??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一定很美。

王妃臉上綻開驚喜的笑容:“送給我的?”

朱翊鈞點頭:“就是送給你的。”

這實在令人不可置信,連裕王都無法確定,今日是否有機會與兒子單獨相處,可是小家夥卻準備了禮物送給娘親。

王妃湊近了,深深地吸一口氣,儘管隻是花苞,但也能聞到淡淡的幽香。

朱翊鈞又問:“你喜歡嗎?”

“喜歡!”王妃溫柔的看著他,“你送的娘親都喜歡。”

朱翊鈞笑起來眉眼彎彎:“這是上午,我和大伴去禦花園折的。”

“折了那麼多,”他雙手在空中畫了個圓,“隻選出了這幾枝。”

“真好,”王妃笑道,“我要把它帶回王府,就放在我的寢殿內,每日一睜眼就能看到。”

“看到它,我就會想起我的小鈞兒。”

母子倆聊天,眼裡都是彼此,裕王插不上話,於是走到門外,去看看他兒子口中那位大伴。

馮保就候在門口,站在幾名太監身後,不起眼的位置。

裕王走到他跟前將他上下打量一番。馮保仍是頷首:“裕王殿下。”

裕王問道:“你是世子的伴讀?”

“是。”

“你叫什麼名字?”

“馮保。”

裕王又問:“之前在哪裡當差?”

馮保停頓片刻,也不知道他這個“之前”指的是哪一段工作經曆,是最早那一段,還是最近那一段。

於是,他回答了上一份差事:“在尚衣監。”

這個答案讓裕王驚了一下,尚衣監的太監怎麼會選為世子伴讀?

世子伴讀一定是在內書堂讀過書的,從內書房出來,不是到司禮監當差,就是禦馬監當差,再不濟也應該是尙寶監、印綬監這樣的衙門,怎麼會去尚衣監?

馮保不但在尚衣監當差,還在那裡搓了一年半的衣服。

關係到兒子身邊的人,裕王實在想問個明白。

馮保的目光往下看了一眼,一名玉熙宮的太監跑上台階,與殿前值守的太監說了句什麼,那太監便立刻轉身回到殿內。

裕王還要問話,馮保卻打斷了他:“聖駕到了。”

他說完立刻就有太監過來:“還有一刻便是申正,殿下和王妃還請快些回去。”

雖然是家宴,但該有的禮儀卻也一樣不能少。嘉靖帝走進大殿,接受所有後妃、親王、公主及其親眷叩拜,隨後入座,奏樂、賜酒、賜宴。

宴席正式開始,大家也沒那麼拘束,才有了幾分年夜飯的味道。

禦案旁邊單獨設一張矮幾,那是專門給朱翊鈞這個小皇孫準備的。嘉靖帝特意吩咐,讓小皇孫坐在離他最近的地方。

除了禮樂,宴會中間也穿插了一些歌舞表演。比起這些,朱翊鈞這個小家夥,對好吃的興趣更濃。他張大嘴,一口一口又一口,往嘴裡送美食,卻不知道,下麵有無數

雙眼睛,都在有意無意看向他。

景王的兒子還不到半歲,又是早產,身體不好,寒冬臘月,本不應該帶出來。

可他想到當年朱翊鈞滿百日,父皇竟然為他在宮中設百歲宴,宴請百官。

連裕王的孩子父皇都如此寵愛有加,同樣是皇孫,看到他的兒子,定然也會歡喜。

就在小輩們給皇上拜年的時候,景王便把兒子也一起抱了出來。

這孩子已經三個多月了,看起來卻十分瘦小,蜷縮在繈褓裡,雙目無神,麵色惶恐,本來好好地,卻毫無預兆的哭了起來。

嘉靖帝不動聲色,揮了揮手:“賞。”

其實大家都看得出來,他不耐煩。尤其是景王的生母盧靖妃,看到孫子哭,她是既心疼,又惶恐,惶恐多過心疼,生怕觸怒龍顏。

朱翊鈞沒見過這麼小的小孩子,十分好奇,可孩子被乳母抱著退出了大殿,去了彆的偏殿,他想看也看不著。

回過頭來,朱翊鈞就看見了李承恩,對方也在看他。

小家夥端起碗,喝了一大口榛蘑燉雞,有些坐不住了。他的小屁股剛往外挪了半分,就聽到旁邊傳來一個威嚴的聲音:“上哪兒去?”

朱翊鈞回過頭,望向旁邊的龍椅,嘉靖帝也在看著他。

爺孫倆大眼瞪小眼,正好傳菜的太監送上一盤清炒蝦仁。翠綠的青菜搭配粉紅色的蝦仁,再點綴了一些白色筍片,光是配色就讓人很有食欲。

小家夥目光落在蝦仁上,已經忘了他剛才想要偷偷溜走。

嘉靖帝時不時就要往他這邊看一眼。以前沒有對比,已經覺得他聰穎可愛,現在一對比,更是獨一無二,天底下的小孩子,都不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