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對朝局不了解,不知道是誰在後邊謀算,也不敢隨意揣測,畢竟這可是要命的事情。
林璋玉歎了口氣:“三皇子本也不想接這個差事,無論結果如果都是出力不討好,隻是聖命難違,不容更改。”
黛玉又問:“那個攔路喊冤的豫州通判呢?”
“三皇子懷疑他背後有人指使,否則不可能那麼巧就攔了三皇子的路,此次三皇子回京的時間是秘密的,就連皇上都是在三皇子臨到京城頭一日才知道,這個豫州通判怎麼可能趕的時間如此恰到好處?
如果他早就到了京城,可是卻不去大理寺也不告禦狀,偏偏非要等到三皇子回城才跑出來,那動機就值得推敲了。”
三皇子的想法與黛玉不謀而合,隻是如今那豫州通判占了大義,必須得小心處理,否則一個不好恐怕反而要引火燒身。
黛玉想起上一世的事情,提醒道:“倘若這通判果真是被人扔出來當棋子的,那三皇子和十一皇子就需得小心了,背後之人既已出手,便不會如此簡單,肯定還會留有後手。”
林璋玉雖然聰慧,但他到底年紀還小,又沒有在朝當過官,對有些事想的自然不如黛玉深刻,好在他是個不恥下問的,明白自家姐姐聰慧,便凡事都會請教她。
“姐姐的意思是背後之人可能會借這個通判生事?”
黛玉搖頭:“借他生事是最簡單的,三皇子定然也明白這個理兒,不會笨的拿那個通判怎樣,此事若有人設計,隻怕意在離間三皇子和太子。”
林璋玉點頭:“姐姐言之有理,三皇子是太子身邊最得力的幫手,幫太子避開過許多危險,此次太子貪墨賑災糧款,雖然鬨的很大,但豫州之前可是由佟家駐守的,佟家雖然現在離開了豫州,但軍中威信不減,如果三皇子有意包庇,太子定然也不會出大事,故而背後之人若想利用貪墨災糧一事對付太子,就必須先要搬開三皇子這個攔路虎,這是一箭雙雕啊!”
黛玉讚許的笑了笑,對於弟弟的敏銳和聰慧十分欣慰:“豫州那邊必定已經準備好了足夠的證據,最簡單的辦法便是利用災民生事,聽說豫州現在已經餓殍遍野,人在絕望中是什麼事都做的出來的,一旦挑唆的災民反了,事兒也就大了,當今皇上英明,不會置百姓生死於不顧,到那時不但太子,就連三皇子以及要被派去豫州監督的十一皇子,全部都會受到牽連。”
林璋玉皺起眉頭:“我明日早早進宮,這事兒我得提醒一下十一皇子。”
見他聽了進去,黛玉便沒再多說,轉而說道:“十一皇子要去豫州,宮裡近來又忙著賑災一事,你去宮裡讀書隻怕也是徒添麻煩,正好眼看再有一月就要過年,半月後若沒其他要事,宮裡可能也得封筆,不如你明日順便回了十一皇子,這一個月就在家裡讀書,我來教你。”
黛玉是想提前先把弟弟摘出來,如果十一皇子跟三皇子不出事自然是謝天謝地,可若他們出事了,林璋玉這一個月在家裡讀書,與他們沒有牽扯,哪怕看在去世的父親份上,也能安安然然與十一皇子他們劃清界限。
不怪黛玉如此不義,實在是皇上的態度讓她有些不安,明知道豫州是佟家的地盤,卻還是讓三皇子負責徹查此案,又把十一皇子派去豫州,隻怕皇上私心裡還是想保太子,可如此一來,分明就是要犧牲三皇子和十一皇子。
林璋玉並不知道姐姐心裡的打算,想著宮裡最近確實挺忙的,他就不去添亂了,正好他也覺得姐姐一點不比宮裡的太傅差,而且於讀書上的見解還更加靈性和通透。
第二天送走林璋玉,黛玉披了件雪白的狐裘大氅去給賈母問安,才剛到賈母院子門口,就被正好出來的王熙鳳給攔住了:“老太太這會兒正忙呢,恐怕沒時間見你,你去我那裡坐坐。”
黛玉奇怪:“這麼早會兒外祖母忙什麼?”
王熙鳳拉著她出了賈母的院子,才小聲說道:“是為了借國庫銀子的事情,以前太上皇在位的時候,感念跟他多年的老勳貴們忠心有嘉,又見這些人家幾代傳下來,家底都給傳薄了,便允諾他們可以從國庫借銀渡過難關。
大家見此就都去借,一來二去的越借越多,太上皇不提,大家也都沒想著還,可最近各地鬨災的厲害,隻怕是國庫也撐不住了,皇上就突然想起了這茬,要戶部整理出來,叫各家還錢呢。”
黛玉是想起有這麼一茬,隻是上輩子有他們林家的銀子打底,賈府雖說蓋了省親園子,但國庫的銀子也還了。
如今光一個省親園子就掏空了賈府,雖說有賈元春在宮裡的榮光支撐著,卻也不足以維持賈府的奢靡,賬麵上早就空了,現在讓他們還國庫欠銀,拿什麼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