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登州府之行(一)(1 / 2)

明末問鼎 東仙軒轅 4303 字 2024-05-27

登州最早於初唐武德四年設置,登州名稱來源於文登山,就在文登城的東邊,簡稱文山。據傳,秦始皇東巡,至此山,召集文人登山論頌始皇功德,山遂以名之文山,意即“文人所登之山”。

自唐朝設立登州到大明初立,登州一直為州,後來到了大明洪武九年才升格為府。

登州在洪武年間升格為府,究其原因是兩個字:軍事。明太祖曾言:“登、萊二州皆瀕大海,為高麗日本往來要道,非建府治、增兵衛,不足以鎮之。”

故此有明一代,登州府與萊州府互為依托,朝廷還把登萊巡撫的官署設在登州府,轄區涵蓋登州、萊州和遼東諸島。

明天啟年間開始,青州也劃歸登萊二府。

至此,登州府、萊州府的軍事戰略地位達到空前的高度。尤其是明朝末年,更是建立了以登州、萊州為中心的沿海軍事防線。

由此而說,東江鎮也算是登萊巡撫的管轄區域,劉山君這個小小的總旗官,也算是登萊巡撫手下的兵。

劉山君率部下船,此時參將李德順的部下也正在有序下船,劉山君四下打量著周圍的情況,隻見所處的這個港口頗具規模,即便眼下已經是崇禎年間,但是依然顯得很繁盛,往來車馬、行人頗多,港口內也停泊著許多的船隻,絲毫看不出王朝末世的頹廢來。

登州府其城三麵距山,北麵一麵臨海,設有港口一處,全城的城牆有三十裡長,東西兩麵的城牆俱抵海中,城防設施非常完備。

劉山君眼見登州府如此熱鬨,心中也是踏實了許多:“看樣子這次招募工匠、采購物資的事情,應該不會太困難,這等繁華的城池,肯定聚集了不少工匠和物資!”

隨後劉山君暗道:“如今袁可立已經從登萊巡撫任上卸任調走,曆史上幾年之後也會鬱鬱而終,孫元化已經被朝廷正法處死,現任登萊巡撫應該是陳應元吧?這個人好像是個平庸之輩,沒聽說此人有什麼才乾啊!”

劉山君皺眉想著,旁邊李德順招呼道:“劉總旗,來一下。”

劉山君走了幾步,抱拳說道:“將軍有何吩咐?”

“我今日便要帶人入城辦事了,劉總旗接下來是與我一起,還是自去辦事?”

劉山君笑著說道:“有勞將軍一路上照顧,屬下不敢再麻煩將軍,屬下還是自去吧,可不要耽擱了將軍的要事。”

李德順笑了笑,說道:“你要不是小旗官該有多好,你的官職太低了。以你的才乾,就算是個千戶,也一定會比現在有成就!”

劉山君隨後與李德順分開行動,帶著張明德、孔四海、趙楚、許老三、左餘等十五名兵丁出了港口,一路進入登州府城內,一路上熙熙攘攘的景象讓眾人為之讚歎。

其餘眾人此前到過的最大城池,就是旅順堡了,從未到過登州府這樣的府城,自然被眼前的熱鬨景象鎮住。

而劉山君雖然見識過後世的繁華都市,可卻是第一次見到明代的繁華市井,所以與眾人一樣充滿了驚奇,不斷的四處張望,這可比後世那種所謂的“古鎮”有意思多了。

眾人走了一陣,先是在城中找了一處客棧,定下了幾個大通鋪的房間,算是暫時的落腳地。

隨後劉山君留下兩個守著房間內的行囊和銀錢,便帶著其餘眾人再次上街,一番打聽之後,來到了城中的“工坊街”。

所謂的工坊街,其實是民間的叫法,這一整條街上的店鋪,大多的都是各樣的工坊門麵,基本上都是所謂的“前店後廠”布局,其中以打製鐵器、木器等居多。

劉山君帶人走了一圈,隻見各家工坊內的工匠都是差不多,一個個都很消瘦,而且身上的衣服也很破舊、單薄。

如今已經是十月初,氣溫已經很涼,即便是在工坊內做工,這樣的衣服也太單薄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