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中計(1 / 2)

活人墓 我本佛 9374 字 2024-03-08

“史大人,你這東西的來路恐怕我也不敢接啊!”

老徐家做裝裱這一行,傳到老徐這裡已經三代了,祖有明訓,土裡弄出來的明器,一概不接。怕的是有傷陰德。

“徐掌櫃,我知道你們家有祖訓,但這件東西你非得幫我一下,這卷東西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再說了現在是什麼年代了,還記著那些老皇曆呢,您就當替人類文明藝術做一回犧牲了,裝裱好了,我給你十倍的價錢”

十倍的價錢,這對老徐來說吸引力實在是很大,更何況如果不接這個生意,很有可能衝走了這位大財神爺,更何況到底是什麼東西,讓這位史大人這麼上心。

也讓老徐產生了莫大的好奇心,乾古玩這一行,沒有好奇心不行,可是好奇心太大了,也不行,老徐這個就屬於好奇心太大了。

每一行的秘訣和竅門綜合了種種因素,老徐決定接下來這一單生意。

可就在這個時候,史大人又提了一個要求,必須當麵看著老徐把畫揭開來。

照理說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秘訣和竅門,這些都是不傳六耳的東西,最多教自己入門弟子的時候,讓徒弟一個人站在旁邊看,史大人雖說是老主顧了,但是也沒這個先例啊!

史大人看著老徐麵有難色,從懷裡又掏出一條紅紙包好的銀元,往桌子上一放,重利在前,老徐點了點頭,勉強的應了下來。

事不宜遲,說乾就乾,老徐連忙吩咐小夥計關門上板,做這種明器活兒,還是小心著點好。

傳統的這種古玩裝裱行,一般都是前店後廠的布局,老徐領著史大人穿過殿堂,來到後院的作坊裡的一間小屋子。

屋子窗戶都被黑布簾子蓋住,大白天裡麵依舊漆黑一片,點上燈,才看見裡麵擺滿了各式裝裱的工具。

除了一張炕,外加一張大條安桌,連個椅子都沒有。

明顯和外麵幾間裝裱室不同,這想必就是老徐自己親自下手裝裱的地方,怕徒弟們偷師,才遮蓋的這麼嚴嚴實實。

“史大人,把畫請出來吧”,史大人小心翼翼的從匣子裡捧出那卷畫放在案上。

老徐仔細一看,還好,雖然曾經被水泡過,但是絹布的絲線還沒完全斷,應該還可以打得開,老徐一寸一寸的慢慢將這軸畫鋪平了展開。

全圖展開之後,老徐定睛一看,

“嗨!史大人,這不就是內經圖嘛!我還以為是什麼大不了的東西呢”。

“彆吵,我還不知道這是內經圖,我要你替我把上麵那層絹給揭下來”。

老徐聽他這麼說,才發現這卷畫是由上下兩層薄如蟬翼的絲絹重疊而成,難不成這兩重娟中間還夾著了什麼東西?

所謂拿人錢財,與人消災,拿了史大人的錢,自然要聽他的吩咐,不過這朽爛不堪的絹布,要全部整張的揭下來可就費功夫了。

老徐從早上一直做到日頭偏西,這才把第一層絹布給弄下來,原來第一層絹布的背後另有乾坤,畫有半幅地圖,而第二層絹布上麵也有半幅,將這兩層絹布合二為一,方能拚出這完整的一幅地圖。

史大人見到這完整地圖,大喜過望,連忙讓老徐把整幅圖給複寫下來。

由於保存不當,原圖有一些地方已經煥慢不清了,經過複寫大致可以看出來基本的路徑,山川形勢,但中國之大,各地山川皆有類似,光憑一份模糊的地圖,又哪能斷定是哪個地方呢。

在圖中還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文字,讓人一時難以理解。老徐也不是文字方麵的行家,對這些個字也無能為力。

原來史大人這幅圖是得自蜀中一位盜門高手之手,當時在盜一批古書畫的時候,這份圖也夾雜在其中,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後來就賣到了史大人的手上。

史大人原先對這幅圖倒也不以為意,覺得隻是一份年代久一點的黃帝內經圖而已,那麼破舊了也不當一回事。

有一天在翻看其他東西的同時,不小心失手將手上的茶水倒在這幅圖上,展開陰乾的時候,突然發現在圖畫背後好像隱隱約約有些什麼圖案和文字,這才上了心,想一探這圖畫背後的究竟。。

既然這幅地圖藏得那麼隱秘,必然有著莫大的秘密,史大人覺得他發財的機會到了。

於是趕快將這些文字照原樣抄下,再三告誡老徐不可將今日之事,透露半分,接著遍訪京中學者大家,但是大家都說這個文字完全不同於漢字。

無論是甲骨文,鐘鼎文,大小篆乃至於後代的真草隸等字體居然沒有一個對的上號的。。。

直到後來有一天,史大人準備去一個廟裡收購一批古董道袍,作為刺繡精品出口到外洋。

一位老道人在史大人書房內無意看到這些字,他這一看卻好像看出了一些什麼門路來。

他說這些字看起來並不像是文字,反而有點像道教裡麵的符籙,不過一時也說不出這是一種什麼符籙。

其實道教的每一種符籙,除了神明降乩所畫的那種符之外,無論是紫書,還是天師,抑或是雷法清微等的符籙,外行人看起來好像是鬼畫符一般,毫無意義。

但是內行人雖然說不能完全解讀其中的文字和意義,但是看了一道符大致可以了解其中的內容和作用,以及什麼派彆。

所以符籙有的時候也可以算是一種加密的文字密碼。

史大人一聽大喜過望,終於看到一絲希望了。

於是連忙留這位老道人下來,細細端詳這些文字,通過一天一夜的比對。

發現這其實是一種類似的符籙的密碼文字,其目的在於隱藏某些不欲外人知的秘密。

而將這一些符籙文字能夠識讀的幾個破譯出來,指向的是一個地方——巴山、犀牛四個字,巴山乃是四川神農架的古稱,而在神農架正好還有一個地方叫做犀牛洞。

有了地名那就好辦了,史大人財大氣粗,立馬招了一隊人馬,開赴神農架。

到了神農架才知道,原來所說的犀牛洞並不是一個山洞,而是指的是一整片茫茫林海。

好在史大人手上除了這些文字之外,還有一份地圖,將山形對著地圖一看,到確實有幾分相似。通過地圖的指引,一隊人馬在山上七轉八轉,在濃密的樹林裡突然出現了一小片平坦開闊的地方。

一看就知道是人為開墾過的,在這片土地中間,立了一塊大石頭,石頭上似乎還刻著一些什麼字,不過因為年代久遠,早已經是模糊難以辨認了。

石頭的周圍密密麻麻的種植這一圈一圈的柏樹,和周圍的樹林完全不同,明顯就是有意為之。

史大人隨行的一群人裡,還專門帶著精通風水堪輿的專家,一來到此地,就悄悄的對史大人說這邊地理極佳,但不是出官出富的格局。

而是聚集四周山野靈氣的一種格局,並且可以看出有幾處地方明顯是經過人為改動的,絕對是一個修行的好場所。

不過此時天色已晚,待在這莽莽群山之中過夜,顯然不是明智之舉,史大人暫時決定先退回山下市鎮,等明天天一亮再上山詳細勘察。

回到山下之後,那位風水先生特地又來找史大人,之前因為有外人在場,所以不便明說,原來他一上山,就看出了這塊地是上好的衝舉之處。

所謂衝舉,是道教內對於元神出竅飛升得道的一種稱呼,凡人除了依靠自己修行內丹成就得以飛升之外。

有的修道之人,依靠自己的能力尚未圓滿,則必須借助山川天地之靈氣,或者外在靈物的滋養。

當然也有的走了邪道,用邪術害人來延己之命,則曆史上也不少見。

但是這類自己功行未滿的一般多為地仙,鬼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白毛僵屍還有黑毛僵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