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將地裡的莊稼收完,曬乾之後裝進了糧庫,一家子也就清閒了下來。
雖然今年家裡地多,除了玉米外,其他莊稼盛軒並沒有讓娘幾個幫忙。家裡有長工,又雇的短工,他現在是完全沒有把自己當官兒,依舊領著長工和短工在地裡乾活。
吃食鋪子因為雇了賬房和掌櫃的,所以也不用他操心,月底的時候,小嵐定期的查查賬就可以了。
“爹,咱家請幾個精通種地的,且有想法的人來吧?”小嵐對著盛軒道,“要是研究好了的話,說不定以後咱們這裡種的玉米和小麥的畝產還能更高呢?”
這兩年盛軒是試出味道來了,自家嘗到了種小麥的甜頭了,這種玉米的好處雖然還沒有落實,但是他知道,一定少不了。
閨女的做法也許是對的,以前的人也是不會種植的,慢慢摸索著之後,就學會了種植。之前難道就沒有玉米種子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這些玉米種子是閨女從河間縣拿回來的,他就不相信波斯人隻去了河間縣,即便就隻去了河間縣,為啥全大啟隻有他閨女種出來了高產的玉米呢?
如果當地的人能夠像小嵐一樣,試著種植一下玉米,種之前不考慮欠收和豐收的問題,那麼是不是早就種出來玉米了呢?要是玉米早早的種出來了,大家哪至於災荒的那兩年餓死那麼多人啊。
因此盛軒對小嵐的這個決定非常的讚同。
等商量好工錢後,小嵐就提筆寫了一張招募的布告。
第二天,盛軒帶著小嵐去了縣城張貼布告。布告雖然貼出去了,但是卻遇到了一些小小的問題,大半天的時間,這個布告貼出去竟然連一個水花都沒打出。
原因無他,隻因為這個時代,會種地卻認識字的人太少了。
沒有辦法,小嵐隻好請了兩個人站在布告的旁邊,念給大家夥聽。
圍觀的人群卻不相信她的布告上說的,覺得她是在開玩笑。種地還需要研究個啥,在田間地頭隨便拉一個人都會種地,這還研究啥?
所以圍觀的人不少,但是來應聘的人卻一個都沒有,這件事成了一樁笑話,在十裡八村傳著。
一連過了幾天,都沒有人來小嵐這裡應聘,就在小嵐想著是不是要去府城張貼布告的時候,盛軒給小嵐解決了問題。“閨女啊,你說什麼樣的人才算是會種地呢?”
“爹啊,你就是會種地的人啊。”小嵐知道她自己的一些想法可能跟盛軒的有些不同,但還是解釋道,“我覺著種莊稼也是要有技術的,你看啊,從耕地,到平地再到下種,還有中途需要施肥、抓蟲子、灌溉、收割等都是講究個方式方法的,當然了,還有種子,我甚至覺著種子也是可以培育的......”小嵐見盛軒聽的認真,便放緩了語速繼續說道,“現在咱們這裡的莊稼都是不耐旱的,爹,你想想去年的時候,咱們這邊大旱,要不是將軍提前修了水利,怕是咱們這邊的莊稼都得絕收了的......”
“遠的不說,咱們就說近的,你看咱們這的莊稼,既不耐旱,也不高產。這個是跟玉米做對比的哈,咱們當地的糧食作物的畝產確實是比不上玉米的。”
“我想培育出耐旱、高產的莊稼......”
“要想培育出這種莊稼來,首先就是要培育出好的種子來......”
這是盛軒頭一回跟自家閨女談論地裡莊稼的事,隻見他此時緊皺著眉頭,眼裡閃過了不解,“莊稼的種子都是從上一代留下來的,這個怎麼......怎麼培育呢?咱們這裡,要想糧食高產的話,隻能深耕細作,儘量的將地養肥,並且還要按時施肥、除草、抓蟲,還有澆溉也得跟的上去......”
小嵐無法跟盛軒?解釋遺傳和雜交的概念,畢竟這些詞太現代了,盛軒肯定聽不懂。
“爹,去年乾旱的時候,有些地方也不是顆粒無收的,隻是減產了。那就是因為有些莊稼是耐住了乾旱。雖然地裡種的是同一種莊稼,耐住了乾旱的,就結成了穗.......”